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夏至传统习俗 ,你了解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日这天,

有不少传统习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夏至是农事节日。在此前后的气候变化自然对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流传着许多与农事有关的夏至习俗和谚语。整个夏至期间分为“三时”:头时三天,中时五天,末时七天。头时下雨,叫“迎时雨”,末时下雨,叫“送时雨”。农民忌每时之末下雨,谚语“三时三送,低田白弄”;又忌每时中打雷,谚语“时里一声雷,低田拆舍归”;最忌中时起雷,称为“腰鼓报”,谚语“中时腰报没低田”。看见农民们很怕在此期间下雨,怕造成涝灾。

夏至日梅里的特色饮食习俗也不少。夏至日的中午要吃馄饨,谚语说:“端阳勿吃粽,死了无人送;端阳勿吃糕,死了无人抗;夏至勿吃馄饨,死了无坟墩”。还有在这一天要用小麦、蚕豆、赤豆、红枣和米煮粥,叫做夏至粥。

人们将每年夏至后的八十一天,分成九段,每九天为一段,并且将此期间天气及人事物方面的变化,编成了“夏九九歌”,又称“夏至数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饮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全歌两句一韵,全以吴音押韵。如果我们把它和冬至以后的“九九消寒歌”加以对比,可看出两者是完全相对应的,冷在三九、四九,热也在三九、四九。

夏至饼

做夏至麦饼是最为盛行的习俗。谚云“夏至夏至,麦饼尽吃”。夏至麦饼的形状各异,有一种是青、白两色的扇形饼。青色麦饼中加入了艾草,从山上采来艾草,经过清洗、焯,然后捣碎后放入面粉中,搅拌均匀后将面团擀成圆饼状,再在圆饼上铺豆沙馅或者肉末馅,对折成扇状,用碗口压边,再撒上嫩黄的松花粉烤熟,美味的“夏至饼”就做好了。

还有一种是麦饼筒。正是春末夏初,各种野菜长得十分喜人,草塔、岭北等地的巧妇们去田间地头,寻找一种叫孟菜的野味。把野菜洗净,再用开水浸泡,最后放入锅里进行着爆炒,以温火烧锅,咸肉皮在铁锅里擦过,调好的面就下锅,在巧妇的手里,面在锅里被涂成了一个洁白的圆,麦饼+野菜,用心卷起,尝的是家乡的味道。

夏至肉

满盘的大肥肉,可以说算是童年阴影了,小时候,大人们经常吓唬说:夏至要是不吃大肥肉,那是要变成知了的。现在家家户户富裕起来,对特定的日子吃什么都不再像以前那么讲究,而这夏至吃肉的习俗倒是流传了下来,显得尤为庄重。

夏至蛋

俗话说:“夏至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夏至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并逐渐消瘦。这被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夏至之日,小孩子在胸前挂上煮熟的鸡蛋,可避免“疰夏”。因此,“夏至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夏至蛋

夏至诗词

竹 枝 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