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咸丰留下的顾命八位大臣有七位被收拾,为何还有一位反被慈禧重用?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清朝历史上第一个弃都而逃的清文宗咸丰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

咸丰帝临驾崩前做了以下三点安排:
一、以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
二、因为载淳年仅六岁,并没有处理国家政务的能力。所以咸丰帝又下了第二道手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这八位大臣是为顾命八大臣。
三、咸丰帝还授予了皇后钮祜禄氏也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御赏”印章。授予皇长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他的生母懿贵妃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掌管。
后来顾命八大臣的任何决定,拟旨以后都要经过两宫太后的同意,盖上“御赏”和“同道堂”印章才算是合法。

通过咸丰帝的安排,可以看出他留下的政治格局是年幼的同治帝由顾命八大臣辅佐,同时害怕这顾命八大臣擅权,所以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同治帝的嫡母慈安太后和生母慈禧太后的权力,以他们来牵制顾命八大臣。
认真来说咸丰帝的安排不见得有多么高明,但也不是一无是处,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偏偏他忽略慈禧太后这个极具野心的女人,所以在咸丰帝驾崩没多久以后,慈禧太后说动了慈安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推倒了顾命八大臣。
顾命八大臣身为失败者,下场可谓是相当凄惨。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两个铁帽子王被赐死,顾命八大臣中的灵魂人物协办大学士肃顺被处斩,其余五大臣被革职问罪。
可以说这场政变在整个大清历史上都可谓是罕见,因为一下子死了两个铁帽子王和一位协办大学士。
但凡事都有例外,表面来看顾命八大臣身为失败者都被处罚,是死的死,革职的革职,流放的流放,就算活下来也意味着仕途到此为止了,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但景寿就是一个例外,他的处罚最轻,虽然被革职,但马上又被重新起用,甚至可以说是被重用。

那么景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慈禧太后为什么严惩收拾了其他七人,反而对他是象征性惩罚以后再重用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首先来说说景寿的身份,景寿是额驸,娶了道光帝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是咸丰帝的姐夫,可谓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说起来景寿能成为顾命八大臣之一,还是源于咸丰帝与弟弟恭亲王奕訢两者之间的恩怨,所以景寿有些捡漏的成为顾命八大臣。
因为咸丰帝在驾崩前,按照清朝的家法来说,选择顾命大臣要“亲亲尊贤”。这其中尊贤的“贤”字全凭皇帝一人独断,但亲亲中的“亲”却是有着限制,意思必须是要至亲一类的人物。
虽说顾命八大臣中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还有肃顺都属于是宗室成员,但他们属于远支,只能属于“贤”而非“亲”。

按理说“亲”的人选来说,恭亲王奕訢最合适。虽说咸丰帝与奕訢是同父异母,但是咸丰帝年幼时由奕訢的生母孝静太后抚养长大,所以与奕訢的手足之情可不同于其他兄弟,是相当之深的。
但因为争夺皇位,还有孝静太后原是皇贵太妃,在病重之际的晋封皇太后问题上,咸丰帝与弟弟奕訢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因此隔阂很深。加之咸丰帝的宠臣肃顺与奕訢是政敌,曾向咸丰帝进言过,所以咸丰帝最后在顾命大臣安排上并没有算上恭亲王奕訢,而是以额驸景寿为顾命大臣。
也就是说实际上景寿是顶替了恭亲王奕訢的位置,而景寿之所以能成为顾命大臣,主要在于他这个人一向小心谨慎,而且深谙自保之道,所行之事很是平庸,可以说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实人,因此咸丰帝放心他,其他顾命大臣中的实际决策者肃顺也放心他,所以他成为顾命大臣之一。
景寿成为顾命大臣以后,深至这也是个危险差事,所以从来不附和其他顾命大臣对于两宫太后的压迫,一直是沉默寡言,所以自然没有得罪包括慈禧太后在内的两宫太后。
而且纵观景寿的所作所为,景寿很可能就是两宫太后在顾命大臣中的卧底。

所以在顾命八大臣倒台以后,虽然都被处罚,但景寿的处罚很轻,罪名是“身为国戚缄默不言”。也就是被革职,还有额驸的品级降了一等。
在象征性惩罚以后,同治元年景寿再度被起用,二月被授蒙古都统,三月被授御前大臣。后来景寿又被授领侍卫内大臣,还管理过神机营事务。
慈禧太后对于景寿可以说很不错,同治五年九月初七,在慈禧太后的指婚之下,景寿之子志瑞娶恭亲王奕䜣之女荣寿固伦公主为妻,父子二人都为额驸,可谓是相当罕见的。
所以最后总结来说慈禧太后为什么对顾命八大臣中的景寿另眼相看的重用呢,主要在于他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还是个老实人,并没有与其他顾命大臣“同流合污”的对付两宫太后,只是被动的被咸丰帝安排成为顾命大臣,并没有什么过错。
而且景寿很可能是慈禧太后的卧底,因此慈禧太后对他只是象征性惩罚以后,便重新起用并且是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