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曾将手榴弹分为进攻型和防御型。进攻型手榴弹的威力就小一些,质量也轻一些,利于远投。防御型的就重一些,威力也大一些。
从杀伤力来分,又分为弹片杀伤、钢珠杀伤和冲击杀伤等。
从杀伤范围来看,弹片型的杀伤范围广一些,冲击型的杀伤范围小一些。
在战术使用上,空旷地区威力小,相对封闭的环境威力大。
还记得我当兵的时候,投掷手榴弹的及格线是三十米,但练习的时候,班长都要求投到35米之后才算达标,因为我们当时使用的木柄手榴弹的单片杀伤半径是十五米,班长的要求等于又加了一层保险。
总得来说,手榴弹算不上大威力武器,但是对于单兵来说,已经算是能够使用的大杀器了之一了,不过现在随着榴弹枪的普及,手榴弹的战术使用范围已经大大缩水了。
但在很多战术环境下,手榴弹的战术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除了作为正常的投掷爆炸武器,在实战应用中,手榴弹还充当了爆破装置、诡计地雷、引爆装置等多种用途,甚至木柄手榴弹还可以在肉搏战中当战锤使用,而这些用途都是勇敢的士兵在战术中摸索出来的。
有攻就有防。
我们的战士可以用手榴弹攻击敌人,敌人自然也可以用手榴弹攻击我们。而面对手榴弹攻击的时候,卧倒(不是简单的趴下)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士兵提供防御。(空爆无效)。
这个时候,一个正确的卧倒姿势是非常重要的,这得益于平时严格的训练和敏捷的临战反应,毕竟趴下只是一个本能动作,而卧倒是战术动作。
正确的卧倒姿势是:手臂贴地,胸腹部离开地面,防止脏器震伤;张嘴、捂耳,保护耳鼓膜;爆炸时不要吸气,保护呼吸道不被热空气灼伤。
在已有的战例中,将敌人的投掷过来的手榴弹捡起来反投回去也是有的,但是这种情况多是因为对方的掷弹兵都没有经验,真正的老兵会算准时间,让手榴弹落地即炸,在这种情况下,捡弹反投最好的结果是让敌人的手榴弹在自己的手里爆炸。
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得益于平时的娱乐活动,面对志愿军战士的“手榴弹雨”采用了更简单直接的防御方式,就是用铁锹或者枪托,像打棒球一样把手榴弹胡乱的打出堑壕。
只是这种方法也不常常凑效,据一位士兵的日记记载,他的上尉在挥动步枪击打手榴弹的时候,连人带枪被炸成了碎片。
并且志愿军也在改进战术,他们机智地把手榴弹塞进袜子里,像扔链球一样投掷,扔的更远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