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为什么叫压岁钱?哪个地方红包最大?


对于孩子来说,春节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放鞭炮,穿新衣,以及收压岁钱。


朋友们,你知道压岁钱为什么要叫压岁钱呢?


作为一个文化人,今天路sir这就去翻一翻书架上的历史书,和朋友们聊一聊压岁钱的前世今生。




1.压胜钱、洗儿钱:压岁钱的前身


为什么压岁钱叫压岁钱?怎么不叫压年钱,压月钱?据说,本来压岁钱应该叫做压祟钱,鬼祟的“祟”,也就是不吉利的东西。


顾名思义,压祟就是镇压鬼祟,辟邪驱鬼,保佑平安。一般的说法呢,压岁钱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当时,从上到下,都比较崇尚巫术和道术。


汉文帝曾找大臣贾谊聊了一大晚,“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谈的尽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汉武帝就更好神仙之术,想长生不老,建金铜仙人,金茎玉露求仙丹。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帝王如此相信鬼神之说,当时民间的老百姓当然也相信神啊怪啊的东西。


为了辟邪驱鬼,汉代就出现了“压胜钱”。“压胜”就是“压制邪魔,取得胜利”的意思。


而“压胜钱”则是专门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在市场上并不流通,更像一种装饰品。显然它跟过年没有什么关系,跟小孩子更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



到了唐代,当时有个很出名的习俗,叫“洗儿”。


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父母亲人要郑重其事地为小孩子举行生命中的首次仪礼活动,其中包括了给婴儿洗浴的内容,因此称为“洗儿”,又称为“洗三”。说起来,有点像基督教里面的“洗礼”。


只不过“洗礼”是不给份子钱的,但“洗儿”的话呢,前来贺喜的宾客们,都是要掏份子的,给新生儿准备一些铜钱,作为赐礼祈福,称为“洗儿钱”。


最出名的“洗儿钱”,很多朋友都知道,那就是杨贵妃给安禄山的洗儿钱。



安禄山比杨贵妃大16岁,但他却认杨贵妃为干妈,有趣的是杨贵妃竟然也接受了,而且还特意为他搞了个“洗儿”。


大家脑补一下画面:


安禄山40多岁的人了,体重300多斤,那么肥那么油腻的一个中年大胖子,居然被当成了新出生的婴儿,被光溜溜地包裹在锦绣做成的襁褓里,然后由宫女们放在彩色的轿子上抬到了浴盆里——这画面得有多美啊。


宫女们看到这么个“大小孩”,毫无疑问,笑出了猪叫声。她们疯狂往安禄山身上泼水,给安禄山来了个洗全身,安禄山忍不住哈哈大笑。


这是一般人的大型社死现场,但安禄山很受用: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巴结杨贵妃,越疯狂越好。


喧喧闹闹,一直从后宫传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耳朵里。但是呢,这位大哥非但不生气,反而感觉很有意思,赶紧跑过去看热闹。



300多斤的大胖子婴儿,此儿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唐玄宗屁颠屁颠地跑到杨贵妃的宫里,睁眼一瞧,杨贵妃正在给“儿子”安禄山洗澡呢。


唐玄宗龙颜大悦,开怀大笑,赏赐给杨贵妃一大堆的洗儿钱,让杨贵妃恣意撒钱。有钱人的快乐,是枯燥且乏味。


可是对唐玄宗和杨贵妃这对有权又有钱的爱情鸳鸯来说,快乐却是新鲜又刺激的。


当然,安禄山也赚了个盆满钵满,不但收获了一大堆的洗儿钱,还得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厚爱,这才能够“偷偷发育”,壮大实力,后来他便发动了改变历史的“安史之乱”。


言归正传,洗儿钱就是给婴儿的钱,虽然还是和过年没啥关系,但终于和孩子联系起来,跟现在的压岁钱有点接近了,所以也可以算是压岁钱的前身。



2.正儿八经的压岁钱


洗儿钱是给婴儿的钱,其实就是给婴儿父母的钱,真正的小朋友是没有享受到零花钱的快乐,甚至连“妈妈给你存着压岁钱”的借口也听不到。


到了宋代,情况就不一样了。


宋代出现了随年钱,也就是随着年龄走的钱,拜年的时候呢,你是几岁,就给几个铜钱。


所以小孩子也开开心心,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压岁钱。有了随年钱,小朋友可以买冰糖葫芦,尽情享受美味了。


有趣的是,宋代的“随年钱”其实可以领两次,一次是春节,还有一次是冬至。别的先不说,一年拿两次压岁钱啊,是谁酸了我不说。



古人是比较看重冬至这个节日的,当时有个说法,叫做“肥冬瘦年”。什么意思?


冬至这个节日大家过得要排场点,大鱼大肉摆上桌,美酒佳肴吃个遍。但是到了过年的时候呢,只能是过得朴素一点,萝卜青菜,凑合凑合吧。


这个习俗还延续下来了,比如说在广东,还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


冬至既然如此隆重,所以大家都会串门,串门就要带礼物,讲究个礼尚往来。你带着一只鹅来到亲戚家,亲戚家好歹也要回赠一只鸭子。


所以呢,想要让亲戚好友开心,就必须精心准备礼物。这样呢,亲戚好友也会痛快给孩子们“随年钱”。



所以,为啥现在很多家长都要替孩子保管压岁钱呀,理由也很充分:没有家长送的礼物和红包,亲戚怎么可能那么痛快给孩子压岁钱的红包呢?这就叫有来有往。


到了明清时期,压岁钱这个小孩子终于是长大了,该有自己正式的名字了。


清末有个叫富察敦崇的旗人,写了本书叫《燕京岁时录》,记录了很多民间习俗的由来。


其中说到,清朝时,人们用彩线穿起一个个铜钱,编成龙形,放在床下面,称压岁钱


同时,过年时长辈给儿孙们的铜钱,也叫压岁钱。从此,孩子们有了对过年的强烈盼头:压岁钱啊压岁钱,一年一年又一年。



3.古人的压岁钱有多少?


说完压岁钱的演变,相信大家现在一定更关心,古人的压岁钱到底有多少吧?


当然,压岁钱有多有少,数目不一定,先给各位介绍一个特别壕的例子。



在名著《红楼梦》当中,不止一次出现的“金银锞子”,“锞子”就是一两以下的货币。


这种价值的钱,对于土豪的贾府来说根本不能算用来花的钱,所以它的一大用途就是压岁钱。这时候它换了个名字,叫“押岁锞子”


比如五十三回中就有这么一段话,“正值丫头捧了一茶盘押岁锞子进来……尤氏看了看,只见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笔锭如意的,也有八宝联春的。”


有钱人家就是不一样,压岁钱都是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的。



有人还算过富家少爷贾宝玉的压岁钱,竟然有625两银子。刘姥姥说过20两银子够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如此算来,贾宝玉的压岁钱,够刘姥姥一家生活31年!


那么够你生活多久呢?有人估算过,当时的一两银子,大致相当于今天的1500块钱,625两就是93万7500元。


对,你没听错,人家拿压岁钱就拿了快100万人民币,路sir小时候那会儿,有谁过年能拿1000块压岁钱,就是本市压岁钱的天花板。



民国时期,上海人称呼“压岁钱”为“压岁钿”。长辈给儿孙的“压岁钿”,少则一块钱,多则五块、十块、几十块,没有一个定数。


几十块听着是不多,但这里是指的是银元!一块银元知道值多少吗?也跟一两银子差不多。能收几十块银元压岁钱的,那必然不是一般人。


而到了现在,以地域而言,广东人的压岁钱是最出名。每年春节,“广东人”的“利是”,也就是压岁钱都要上热搜。


因为,广东人的压岁钱往往“少得可怜”。广东人不管多土豪的,给出的压岁钱,基本都是5块、10块,20块就算高的了,能够拿到50块的属于幸运儿,值得大吃一顿。



其实呢,广东人的压岁钱主要是取个好兆头,所以钱不是重点。


自从我到了给小孩子包压岁钱的年纪,就恨自己为什么不是广东人,红包要是只需包几块钱,我得准备上百个红包。


单位里的物业和清洁阿姨,见者有份,一年的工作辛苦了,新年快乐啊;拜年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的小孩,记得的不记得的,红包拿走拿走别客气,哥有钱!


哎,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抑或是为了人情面子,压岁钱那是越包越多,有些地方的平均压岁钱甚至上千、上万,每逢过年,光是准备压岁钱都要来一次大出血。



路sir我曾见过一张“全国压岁钱地图”,福建莆田的压岁钱高达12000,虽然这种图都是娱乐性质的,但依旧惊得我下巴都快掉了,有没有莆田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不是真的?


压岁钱的诞生,本是寄托着镇压鬼祟、保佑平安的美好愿望,如果在现代社会它变成了人们争面子、攀比的工具,岂不是背离了其最初的寓意,不可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