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
( 155 - 220)东汉末权臣,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孟德。沛 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宦 官曹腾养子,虽官至太尉,仍为士族所 鄙。二十岁以孝廉为郎,向以骑都尉, 参与镇压颍川黄巾起义军,被命为西园 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中平六年 (189),因董卓专权,逃离洛阳,至陈 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散家财,聚兵五 千人,与袁绍为首的关东州郡军一起讨 伐董卓。当时诸军畏卓,莫敢先进,唯 操出战,董卓西逃,袁绍表操为东郡太 守。
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起义军 攻入兖州,杀刺史刘岱,州吏拥曹操领 兖州牧,率兵打败黄巾军三十余万,收 其精锐为部下,号“青州兵”。在随后 几年的兼并战争中,表现出杰出才能: 打败袁术,攻破陶谦,平定张邈,消灭 吕布,逐渐壮大成一支与袁绍相对抗的 力量。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曹 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十万大军,乘胜 追击,陆续攻占原属袁绍的冀、青、幽、 并四州。十二年,又消灭曾收留袁绍二 子、以辽西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为 根据地的少数族乌桓势力,基本统一北 方。
曹操根据毛蛤、荀域谋划,于建安 元年将处于困境的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自 己势力范围内的许县(今河南许昌东), 作为傀儡,并迁都于许。从此,他“奉 天子以令不臣”,政治上主动,号召力 增强。
他采纳枣祗建议,募民屯田许下, 得谷百万斛。后推广到许多州郡,史称 所在积粟,仓廩皆满。从物质供应上保 证了战争的胜利(见曹魏屯田)。
他精通《孙子兵法》,是今存为此 书作注的第一人,著有兵书十万余言。 善于运用古代军事学说和战略战术, “因事设奇,镭敌制胜,变化如神”。
他多次下令求贤,要求“唯才是 举”。与东汉重视德行、门第不同,只要才干杰岀.有治国用兵之术,即使出 身微贱,不懂儒家经术,不仁不孝,名 声卑污,他都考虑予以重用,甚至拔为 大将、牧守。豪强大族率众投奔者,也 极力笼络,崇以官职。因此,他又不完 全否定德行标准,而且很重视对名士的 争取。部下对他如不竭诚效忠,一经发 觉,立即清除,毫不容情。“天下忠正 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手下人才济济。
曹操“揽申、商之法术”,受先秦 法家思想影响很大,不官不功之臣,不 赏不战之士。强调“拨乱之政,以刑为 先”。在此思想指导下,他残酷镇压农 民反抗。同时对豪强大族的不法行为也 往往给予严厉打击。平定冀州后立即下 令,加重对豪强兼并的惩罚。
建安十三年,曹操进位丞相,率军 南征。荆州刘表适病卒,子琮归降。操 进军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与孙权、 刘备联军会战于赤壁。其时南北统一条 件远未成熟。北方军队长途跋涉,不服 水土,兵多疾病;荆州降军心有顾虑, 未肯力战。加上曹操骄傲轻敌,在联军 火攻之下大败而归(见赤壁之战)。他 从此转向巩固北方的统治,镇压朝廷中 异己力量包括皇后伏氏的反抗,并继续 消灭北方残余割据力量。建安十六年讨 平关陇地区马超、韩遂;四年以后又征 降汉中的张鲁,为代汉作了充分准备。 在此期间,曾数次进攻孙权、刘备,无 功而还。
建安十八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国, 都于邺。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 相以下百官。三年后曹操进爵魏王,用 天子旌旗,戴天子旎冕,出入得称警蹿, 他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 子曹丕代汉,追尊魏武帝。
曹操诗歌造诣极高,所作《麓露 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皆 悲凉雄浑,气势磅礴。“老骥伏栃,志 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句传 诵千古。在他奖掖、提携下,周围聚集 了一批优秀文人,出现了著名的建安文 学。
对曹操的评价历史上自来是毁誉参 半。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史学界 围绕曹操的功过及是否应为他翻案的问 题展开了一场讨论,集中在:曹操镇压 黄巾起义的功过;统一北方的评价;他 代表的是哪一社会阶层的利益。有人认 为,曹操的形象受到后代学者的歪曲, 而其历史功绩远远超过过失,应为其翻 案。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史学界 倾向于认为曹操是一个在历史上作出过 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