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历史上真实的孝庄:丈夫不爱,儿子不亲,权力巅峰是刻骨的孤独

她12岁嫁给皇太极,与姑姑哲哲、姐姐海兰珠三人共侍一夫,一生从未回过故乡科尔沁,却以女子之身先后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幼帝登基,稳定清初政治格局。

在《孝庄秘史》、《康熙王朝》等电视剧中,孝庄都是一个需要浓墨重彩去描述的人物,然而,我们在惊叹于她那惊人的政治智慧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在她那份看淡朝堂纷争的云淡风轻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悲情。

对于科尔沁和清朝而言,孝庄的出现无疑是一种幸运,但对于孝庄自己而言,她的一生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

01 草原上的天降福星

明朝万历41年二月初八,科尔沁草原上迎来了一位新生儿。作为家族中最小的孩子,她一出生就赢得了家人的宠爱,父亲还为她取名为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在蒙语中意为“天降贵人”。

当然,人们对博尔济吉特更为熟悉的,或许是它的另一个翻译,孛儿只斤,即黄金家族的姓氏。

这个说法并非是空穴来风,因为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先祖正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弟弟哈萨尔,因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故而被兄长猜忌,所得的领地也一般都是偏远地区。

但哈萨尔并未因此心生怨怼,野兽众多、丛林茂密的环境正好为他的狩猎技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因此,博尔济吉特家族在马背上安了家,将蒙古人的勇武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嘉靖二十六年,科尔沁部众迁移到了水草丰茂、气候适宜的松嫩平原,开始休养生息,发展部落。

与此同时,凭着十三副铠甲发家的努尔哈赤崛起了,他先是统一了建州女真,之后又将目光瞄准了海西女真等部落。

其他部落自然不会任由努尔哈赤做大,包括科尔沁,所以在万历二十一年,科尔沁部落参加了古勒山之战,共同讨伐努尔哈赤。

然而,这场战争并没有像女真九部联军想象地那般顺利,甚至于给科尔沁带来了终生难忘的教训。

科尔沁部落的贝勒明安受伤,其兄长莽古斯被努尔哈赤俘虏,但所幸,努尔哈赤不计前嫌将莽古思给送了回来,也因此,科尔沁才开始正视起与建州女真的关系。

而最便捷、损失最小而收获最大的方法,莫过于联姻。

在布木布泰两岁那年,科尔沁为了与努尔哈赤冰释前嫌,便将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嫁给了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数百年的满蒙联姻也渐渐拉开了序幕。

按理说,有显赫的出身,科尔沁又有努尔哈赤这个大靠山在,布木布泰既然能有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也该有个幸福美满的婚姻才是。

但遗憾的是,这位受尽荣宠的草原小公主并没有等到她真正的良人。

因为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在嫁给皇太极十年的时间里并没有生下子嗣,这让科尔沁的王公们十分着急,没有科尔沁血脉的子嗣降生,就意味着日后科尔沁与后金将不再是利益捆绑集团。

科尔沁当然不会任由这种情况恶化下去,所以在后金天命十年,年仅12岁的布木布泰被送到了盛京,成了姑父皇太极的侧福晋。

作为维系发展两族和平的纽带,布木布泰十分清楚自己此行的使命,那就是想办法抓住皇太极的心,生下带有科尔沁血脉的后金继承人。

只是没有人知道,这将会是她一生悲剧的开始。

02 备受冷落的西宫福晋

后金天命十一年,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他将哲哲封为了大妃,即中宫大福晋,布木布泰则是被封为了西侧妃,也称西宫福晋,地位仅在姑姑哲哲之下。

当然,这并不是说明布木布泰有多么受宠,纯纯是皇太极为了表示对科尔沁的重视。

不过,刚开始,布木布泰的确得到过皇太极的宠爱,也因这份宠爱,让她和姑姑哲哲好孕连连。

但遗憾的是,在八年的时间里,两人无一例外的都只生下了女儿,对这对姑侄来说,没有子嗣傍身,失去的不仅仅是皇太极的宠爱,更是娘家科尔沁的支持。

果不其然,天聪八年,对哲哲和布木布泰失去希望的科尔沁部落,又将布木布泰的胞姐海兰珠送到了皇太极的后宫之中。

虽然是个二婚的大龄剩女,但这丝毫不影响海兰珠对于皇太极那致命的吸引力,在入宫不久后,海兰珠就被册封为关雎宫大福晋,从宫殿的名字就足以看得出海兰珠在皇太极心中的地位。

海兰珠的盛宠无疑是科尔沁的新希望,但这个希望却给布木布泰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绝望。

有了海兰珠的存在,布木布泰彻底失宠了,在后宫的地位也是一降再降,甚至于比不过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娜木钟。

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登基称帝,建立清朝,布木布泰被册封为庄妃。

虽然位列五宫后妃,但在宸妃海兰珠以及贵妃娜木钟身边,布木布泰没有丝毫的存在感可言。

尤其是当最受宠的海兰珠生下了八阿哥之后,更是让皇太极的目光紧紧放在了这对母子身上,甚至于爱屋及乌到大赦天下,给了他东宫储君才能有的待遇,皇太极什么心思,直接明明白白地写在了脸上。

相比之下,布木布泰所生的第九子福临倒不怎么受重视。

荣宠无限的姐姐海兰珠得到了皇太极的心,身居中宫之位的哲哲得到了母仪天下的凤位和皇太极的尊重,科尔沁的三位姑娘中,似乎只有布木布泰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小透明,泯然于后宫众位嫔妃之中。

在布木布泰的视角里,她从未得到过丈夫皇太极的爱护,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就只有儿子福临。

可在海兰珠生的八阿哥面前,福临和他的母亲一样,黯然无光。

对此结果,布木布泰无法抗争,因为海兰珠的得势意味着科尔沁的得势,科尔沁得势,才能让他们母子有尊严地生活在后宫之中。

但也许是皇太极给八阿哥的宠爱,超出了他所能承受的范围,在不到一岁时,这个孩子就不幸夭折了。

丧子之痛让海兰珠大受打击,自此郁郁寡欢,终日缠绵在病榻之上,即便皇太极遍请名医为其诊治,但都收效甚微,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心爱之人离世,皇太极悲痛欲绝,三年后便追随海兰珠而去。

但因为在此之前,皇太极并未留下遗旨,定下继承人,于是,一场帝位的争夺战就此开始,而庄妃和福临这对孤儿寡母,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场政治漩涡。

布木布泰的人生,也迎来了新的历史转折。

03 与多尔衮的交锋较量

因为皇太极的驾崩,朝堂上关于皇位继承的问题展开了新一轮的争锋。

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莫过于努尔哈赤的十四子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两方势力。

当然最后结果我们都知道,最终坐上皇位的是年仅六岁的福临,从未得到过皇太极宠爱的孝庄反而摇身变为母后皇太后,成了这场皇位角逐的最大赢家。

而对于福临的捡漏,很多人将其归因于孝庄和小叔子多尔衮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但这个说法的可信度并不高。

暂且不说野史的可信度有多高,单就说多尔衮本人的野心,就不足以让他在江山与美人之间选择后者。

多尔衮之所以会将孝庄母子推到台前,只是基于所处环境做出的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睿亲王多尔衮的势力,在皇太极在世时,多尔衮就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朝中统辖六部,而且,多尔衮的身后还有阿济格、多铎两个兄弟以及两白旗势力,就连正黄旗、正红旗、正蓝旗中间也有部分宗室是他的忠实拥护者。

但是豪格的势力同样不弱,虽然当时清朝还没有嫡长子继承制的说法,但豪格毕竟是皇太子的长子,父死子继合乎天理伦常。其次,豪格自己还掌握着正蓝旗,而一心忠于皇太极的两黄旗大臣自然也倒向了豪格这一方,最后,镶蓝旗的领头人郑亲王济尔哈朗以及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亦是豪格的支持着。

两相比较下来,多尔衮和豪格可谓是旗鼓相当,而问题也恰恰僵持在了这里,无论是多尔衮还是豪格,都没有百分百地胜算打败对方,坐上高位。

所以,双方争执不下的结果就是第三方出现,打破这个僵局,在多尔衮看来,孝庄母子无疑是第三方最合适的人选。

首先,福临年幼,没有多少主见,容易控制。

其次,福临是皇太极的儿子,若是将他扶上皇位,忠于皇太极的两黄旗大臣必然不会一门心思地支持豪格,有利于削弱对手的实力。

最后,福临的母族博尔济吉特家族远在科尔沁,朝堂上并没有多少势力,能给予福临的支持十分有限。

这几点综合下来,对多尔衮来说利大于弊,所以福临的上位,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而对于多尔衮的算计,身在棋局中的孝庄不可能不知道,但她没有选择,因为她清楚,倘若豪格上位,她和福临的结局未必会好到哪里去,但如果接受多尔衮的橄榄枝,先让福临坐上那个位子,日后的一切,谁又说得准呢?

幸运的是,孝庄赌对了。

只是,保住了他们母子生命和尊荣的代价却是,母子两人渐行渐远。

04 无解的命题:母子陌路

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顺治也成了清朝的入关第一帝。

但因为有多尔衮这个摄政王在,顺治这个皇帝和提线木偶无异。

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憋屈,再加上坊间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的绯闻愈演愈烈,顺治对于多尔衮的憎恶程度也是与日俱增。

这个时候,母子两人的关系还算过得去,毕竟大敌当前,两人的刀口需得一致对外,如此才能积蓄实力,找准机会扳倒多尔衮,将朝政大权握在自己的手里。

等到1650年,多尔衮去世后,顺治才找回了为帝的尊严。

但与此同时,母子两人的矛盾也开始显于人前。

1651年,顺治大婚,不过皇后的人选并不是满洲贵女,而是同样来自科尔沁的姑娘,孝庄的侄女孟古青。

这本来是一桩门当户对的政治联姻,但因为两个年轻人性情不投,致使这段婚姻最终以孟古青被废而收场。

博尔济吉特家族出了一位大清废后,这对蒙古科尔沁部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孝庄虽然久居后宫,但也知道,顺治的这一举动,不但会破坏满蒙联姻的旧例,影响两族的稳定与和平,更会让科尔沁被草原其他部落轻看,甚至是打压。

身为科尔沁的女儿,孝庄不愿看到这种局面;身为大清的皇太后,她更不可能让清廷与科尔沁的关系达到无可调和的地步。

所以,她再次将自己的侄孙女琪琪格送到了皇后的位置之上。

有了第一次失败婚姻的前车之鉴,顺治自然不会再对蒙古女子产生什么想法,对于这桩婚事,他同样反抗过,可在孝庄看来,身为天子,岂能将一己私欲放在家国大事之前?

顺治说服不了自己的母亲,只能以不临幸琪琪格的方式无声地表达自己的抗议。

不过,让母子两人真正形同陌路的,还是后来董鄂妃出现后,顺治摆出的那副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架势。

甚至与为了心上人,顺治打算废了琪琪格,再次将科尔沁的颜面踩在脚下。

这种场面,早在皇太极后宫的时候,孝庄就已经体会过,那个时候,她不在意,是因为被皇太极捧在手心的海兰珠是博尔济吉特家族的人,为了家族和科尔沁的利益,她可以做到不争抢,不妒忌。

但董鄂妃可不是科尔沁的姑娘,孝庄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再加之琪琪格为人忠厚木讷,身上无半点跋扈气息,顺治就是想废后,也找不出合适的理由,只得作罢。

只是,科尔沁的颜面虽然保住了,但母子两人的关系却陷入了冰点。

后来董鄂妃因丧子之痛大受打击去世,顺治也因心上人的去世而一蹶不振。

对于孝庄来说,这本是一个可以修复母子关系的好机会,然而在顺治病重时决定继承人的人选时,母子两人的矛盾非但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深。

顺治在病重之时,本想要将皇位交给次子福全,但孝庄太后以及大学士麻勒吉、王熙等人却属意的是皇三子玄烨,从康熙顺利继位我们也能看到,顺治的最后一次反抗,还是失败了。

这也让母子两人失去了最后和解的机会,成了孝庄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

05 被祖孙之情治愈的晚年

康熙继位以后,孝庄成了地位尊崇的太皇太后,她来不及整理自己的哀痛之情,就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康熙的身上,希望康熙能如她所愿,成长为一代明君,做一个合格的好皇帝。

因为政见不同,她与儿子关系破裂,所以在康熙继位以后,她坚决拒绝了大臣们请她垂帘听政的请求,心甘情愿退居幕后。

四大辅政机制失控之后,她坚定不移地站在康熙身边,成功摆脱了鳌拜的掣肘;三藩之乱爆发后,她又带头缩减用度,将省下来的银两全都用在了出征士的身上;荒年歉岁之时,她也会将自己的体己拿出来赈济灾民,希望大清能够国泰民安。

这番大格局也让康熙对自己的这位祖母十分敬重。所以三藩之乱平定之后,康熙拒绝了群臣请上尊号的奏请,而是坚持要给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上尊号;出巡盛京之时,康熙也会每天派人问候孝庄的住食起居;康熙二十六年,孝庄病危,康熙一连三十天衣不解带亲自侍奉在慈宁宫,并亲率大臣到天坛祈求上苍,希望用自己的命增加孝庄的寿数……

可以说,康熙用自己最纯粹的孺慕之情补全了孝庄内心的缺憾。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75岁高龄的孝庄在慈宁宫安然去世,只是在临终之前,她特意叮嘱康熙,不想死后与皇太极合葬。

或许是与儿子顺治的次次较量中,表面占得上风实则让母子之情愈发淡薄的孝庄也意识到了,勉强得来的东西,终不能长久。

不与皇太极合葬,是孝庄对那段透明人般的后宫岁月的最大释怀,是历经后宫风云变幻的云淡风轻的豁达。

她只是选择了与过去和解,与自己和解,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