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国人什么意思: “国人”就是指“一国之人”吗?


昨天读《古文观止》卷三《国语》选文的“单子知陈必亡”,读到其中的“国有郊牧”,对其中的“国”有些疑惑,于是检索了一下,得到让我很吃惊的结果。

查到一篇“中国先秦时期的涉农区位布局理论”的论文,其中讲到先秦的“国野制度”,有如下论述:

周代把王畿所辖之地以郊为界限分为“国”和“野”两大地区,王城以外包括四郊称“国”,大小方百里,分为六乡;郊外之地通称“野”,依距王畿之远近又分二百里为甸,三百里为稍,四百里为郡,五百里为都。宗周设六乡六遂,诸侯大国都城置三乡三遂。乡与遂的差别,在地域上是“国”与“野”的差别。“乡”的居民称“国人”,主要由奴隶主阶级和自由民构成,还有部分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工商奴隶。“遂”的居民称“野人”,主要是农奴。国人由周王宗族成员及其拥护者构成,他们居住在国郊以内,国人可参政,接受教育,任职官吏。野人只能安于鄙野,为国家“治田供税”,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参政、从军和接受教育。

由此可知:

在“召公谏厉王止谤”中的“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人”指宗周王城以外及四郊的人,和“周人”并不同;

在“子鱼论战”中的“国人皆咎公”,“国人”指宋国都城以外及四郊的人,并非指所有宋国人,和“宋人”并不同。

在今天的语境下,“国人”已经等于“中国人”了。那真正的“国人”,今天应该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