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台山大白塔西南侧1公里处的一座山上,矗立着一座寺庙。
站在五爷庙的广场向南眺望,绿树掩映间即可得见,庙宇若隐若现,似仙如梵。
那就是“梵仙寺”。
梵仙山,有“小南台”之称,为五台山台怀四峰之一。《清凉山志》云:“昔有五百仙人,饵菊成道。”
山上有座寺庙,寺庙就是“梵仙寺”,也许是求佛问卦非常灵验的缘故,这座寺又叫作“灵应寺”。寺庙坐西朝东,占地1092㎡。
据寺内碑记,梵仙寺始建年代无考,明弘治年间重建,清代再建。与五台山其他寺庙不同的是,梵仙寺是佛道共融的一座寺庙,其他均为佛教寺庙。
据传,在很久之前,梵仙山还是一片荒寂,但是山头终日紫气萦绕,云蒸霞蔚。一众道士经过此地,便将其作为修行之地,成为一处道观。
后来五台山佛教日盛,梵仙寺也遭到佛教文化的入侵,逐步成为佛道两者文化兼容并蓄的寺庙,也成为五台山独存的佛道文化符号。
关于梵仙山,明朝诗人玄觉游历后,曾写诗赞叹道:
山头紫气日长存, 上有仙人汗漫游。饵菊换教风骨异,白云影里去悠悠。
梵仙寺位于梵仙山山顶,道路崎岖难行,是五台山所有寺庙道路最难走的。行途中经幡飘摇,隐隐有梵音之灵秀,大约30分钟可到达梵仙寺山门。
梵仙寺供奉的梵仙其实就是狐仙,据传是千年狐狸修炼而成,因为忌讳说“狐”字,由此一般人称之为“胡仙”。
据五台山当地人描述,在梵仙山的周边经常会看到有黑白狐狸出没,其实那就是狐仙的化身。
据传狐仙非常灵验,尤其针对求姻缘和求偏财最为灵验。登顶之后,在寺庙的很多地方都悬挂着“有求必应”的牌匾和锦旗,也时常会遇到来此请愿祈福的信众。
梵仙寺主殿呈二楼状,共有上下两层。下层为石拱结构,上层为木质结构。
下层为一门分间室,中间塑胡老太爷、胡老太奶,右间塑胡大太爷、胡大太奶,左间塑胡二太爷、胡二太奶,也分别称老仙、大仙、二仙。
上层为一体式,中间塑有胡大太爷、胡大太奶,右为胡三太爷、胡三太奶,左为胡四太爷、 胡四太奶,也分别称大仙、三仙、四仙。
来到梵仙寺,三拜胡仙之后,便可以对其许愿。
同时也可以卜卦抽签,如果抽到上上、上吉、大吉,意味着福气上升、时来运转;如果抽到中吉、中平、下下,可以祈求胡仙庇佑,也会化解厄运的。
关于梵仙寺的灵验与神奇,一直以来流传着很多传说。
其中最广为传颂的,还是“秀才遇狐仙”的故事,其中之玄幻堪比聊斋,与《西游记》里的很多情节也十分相似。
相传,很久以前,江南有一位秀才,读书很用心但每次考试总是落榜。在一次落榜之后,他心灰意冷,决定前往五台山圣地参拜神佛,以图改变命运。
这样,他历经千难万险,一日终于走到五台山下,当时天色已晚,他正发愁晚上下榻之处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看到远处有一盏若隐若现的灯光。
他走近灯光,果然是一户人家。他礼貌地上前敲门,开门的是一位白头老翁,将书生迎进屋中。
老人给他做了晚餐,用过餐后安顿停当,正要入睡的时候,忽然轻飘飘地走进来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
姑娘动作轻浮,与秀才攀谈了几句便动起手脚来,秀才心慌意乱不知所措。情急之中他双手合十,口中连连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这时,姑娘说道:“修了道,信了教,不羞不臊就了悟。”说完,就离开了。
第二天清晨,秀才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头枕石头,躺在白杨树林中,昨晚入住的宅院和白头老翁,还有貌美的姑娘都消失不见了。
秀才起身继续前行,途中遇到一位僧人,他将昨晚故事告诉僧人。
僧人回他说,你昨晚遇到的漂亮姑娘,就是梵仙山的狐仙,她是在指点你,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慌张,一定要沉着稳健。
后来秀才返乡,次年科举考试一举夺魁,后来官运亨通,更成为一代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