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二首·其二
【唐·王翰】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注释
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阑:尽。
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
折杨柳:乐府曲辞,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
意气:情意。一作“气尽”。
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译文
已经是暮春时节了,这要是在故乡秦中地区,一定应该是花期已过,鸟儿都已经筑起巢穴准备孕育雏鸟了。
现在的塞外,还黄沙漫天,大风凛冽的,非常寒冷。
将士们夜晚听到胡笳吹奏这凄凉的《折杨柳》,勾起将士们对于故乡的思念。
赏析
王翰的凉州词是一组诗,但世人对于第一首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传诵有加,但鲜有人知道这一首。但这一首诗的意境之开阔,语言之华美,具有浪漫的气息不在第一首之下。也是边塞诗中的经典。
这首诗抒写的是边关将士夜晚听到胡笳的演奏而触动思乡之情。战士们离家万里且多年难归,思乡之情是在所难免的。这样的场景下,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乡思。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写出了边关苦寒的环境和将士们恨春风不度的心境,忍受苦寒无法排解的心情只能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同一时间,故乡长安都已经鸟语花香,而塞外苦寒之地还是黄沙漫天,一说话就吃一嘴沙子,这和“春风不度玉门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渲染了一种思乡的氛围,画面感满满:寒冷的夜晚军营四周万籁俱寂,胡笳声却突然响起让人更加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而且本就悲凉的笳声演奏的偏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悠悠的笳声在军营回荡着,使得战士们的思乡之意更加浓厚。
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部分特点--严寒、春迟及特有的胡笳声来写战士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活动。诗风苍凉悲壮,但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不失为盛唐气象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