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寺庙参观,或者在电视剧里面,看到和尚们做功课,也就是念经的时候,总会有节奏地敲着木鱼。和尚念经时,为什么要敲木鱼?僧人敲的是警言;艺人敲的是伴奏。这里有几种说法的。
寺庙里的木鱼,林清玄先生在《木鱼之眼》中讲述的有二: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有两样,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放在佛案,诵经时叩之。这两种不同形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与身体不成比例,有的木鱼,鱼眼大如拳头。
有一则传说故事。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西天,拜过如来佛祖。佛祖见他们空着手来,不愿传经给他们,后来多亏观音菩萨说情,佛祖这才答应了下来,条件是让他们自己去抄经书。唐僧师徒只好跟着阿傩、伽叶来到一间小屋里,只见屋内空空,一本经书也没有,书桌上放着一只木做的鲤鱼。师徒四人暗自纳闷,阿傩、伽叶也不言语,只是笑嘻嘻地让唐僧对着木鱼坐好,摆好纸笔,然后对着鲤鱼轻轻吆喝一声,只见鲤鱼把口一张,经文便源源不断地从它口中吐了出来。
这下可忙坏了师徒四人,大家不停地轮流抄写。别看孙悟空降妖伏魔勤快,这笔墨之事,尖屁股猴是坐不住的,一篇没抄完就嚷开了:“不如降妖快活!”一天晚饭后,也许是经过多日抄经书的劳累,孙悟空抄了一会儿便犯困了,想让木鱼闭上嘴巴,休息一会。伸手去木鱼嘴里掏了掏,可木鱼立即闭上了嘴巴。很好,孙悟空趴桌上打起了呼噜。待一觉醒来,孙悟空拿起笔,木鱼的嘴巴却紧闭着。悟空学着阿傩、伽叶的样子吆喝,不起作用。
孙悟空急了,从耳后“嗖”地抽出金箍棒。这可是三万多斤的东西,往木鱼身上一压,木鱼儿一会便张开嘴巴工作了。这把孙悟空乐得,他说道:“哼!原来你也怕打啊!”接着又大声喝道:“慢点!待我老孙用笔竿敲你一下,你就吐点儿出来。否则,棒儿伺侯。”木鱼惧怕金箍棒的重量,乖乖地照办了。抄了一会,孙悟空嫌累。他想:我们何苦抄它呢!把木鱼儿弄回去,诵经时边敲边念,不就行了吗!
第二天,孙悟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也许是唐僧抄经书也抄累了,八戒、沙僧听了更是叫好,八戒说:“有了这木鱼,我们不是什么都有了,无穷无尽的啊!”师徒四人一合计,便将木鱼带出了灵山。唐僧师徒四人回到大唐,消息轰动了全国。太宗想听听他们取来的真经,要在雁塔寺举行盛大的诵经仪式。
那天,雁塔寺人山人海,人们都想听听圣僧取来的真经。只见孙悟空把个木鱼摆在师父面前,又取了一根小棍儿递给师父。唐僧把小棍儿往木鱼上一击,马上就口若悬河地念了起来。和尚们见识了唐僧如此做法,一边敲木鱼,一边诵经,节奏明快,和谐舒雅。于是争相效尤,不久,就传遍了所有寺庙。从此以后,这习惯便一下子流传了起来。
还有一说道。1962年,在一次中央委员会上就此问题,毛泽东同志曾自问自答道:我一直在重读《西游记》。故事中说,在印度取来的经书让黑鱼精给吞进肚子了,每敲一下它就吐出一个字。毛泽东是在使用“和尚念经为什么要敲木鱼”,用佛教传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领导干部“不要和黑鱼精一样采取这种态度”,遇事吞吞吐吐,敲一下吐一下。
以上的说法都比较文艺,木鱼的真正作用,应该是什么呢!木鱼,在佛教和民间有警钟和伴奏乐器的作用。“木鱼”一词,最早见于唐代高僧怀海禅师所撰《敕修清规》之中:“木鱼,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情也。”另外,木鱼在佛教中常用以伴奏“梵吹”(宗教歌曲),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明代流行于民间,用于说唱木鱼歌和昆曲伴奏。
总之,木鱼取的是鱼的内涵,因为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常醒,代表警觉,同时也代表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用木鱼做法器,自然是为了惊醒那些昏昏欲睡的懒惰之人,专心于道刻苦修行,不能懈怠。寺院早晚上殿,木鱼引导,僧众齐诵,轻重快慢,凝心一处,杂念全无。木鱼声声,入耳入心与否,心诚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