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年少不懂祥林嫂,读懂已是书中人

鲁迅,近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悲叹且无奈的形象,孔乙己、闰土、祥林嫂,数不胜数。

而祥林嫂又是鲁迅笔下的一个深受封建礼教荼毒的传统中国女性形象。封建礼教之下,祥林嫂成了无数中国女性的代表,成了批判封建礼教的出发者。

再读祥林嫂,我们依旧能够清楚感知到在那种无奈社会之下,祥林嫂个人力量的薄弱,命运对抗之下的无奈。

初读《祝福》,我们看到的是祥林嫂的胆小、懦弱,是封建礼教之下妇女的无奈;再读《祝福》,却发现我们原来也是书中人,是书中那麻木不仁,冷眼相观的看客。

看似与封建礼教毫无相干,实则却是被荼毒最深的人。

祝福之下的黑暗

什么是祝福?

祝福本是作者老家一个欢庆的节日,人人都喜气洋洋,迎接节日的到来,然而对于祥林嫂,这却是一个苦难的节日。

祥林嫂的一生,都充满了痛苦与不幸。嫁给了一个憨厚还算不错的丈夫,生下爱了一个还算可爱的儿子,其实这个时候的祥林嫂还是很乐观的,家庭美满。然而生活总是有着无数变故的,丈夫惨死,儿子阿毛也随之而去。

祥林嫂的人生陷入了黑暗之中。

对于祥林嫂来说,到底怎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呢?

祥林嫂是一个典型的被封建礼教破坏的妇女。早年守寡,被迫来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因为力气出众,做事细致,受到了主家的认可和喜欢。此时的祥林嫂虽然守寡,但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祥林嫂的婆婆为了给小儿子筹备礼钱,竟然把祥林嫂卖给了山里的贺老六。

其实在这里我们就已经看到了封建了对祥林嫂的控制。所谓三纲五常,在祥林嫂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家从父,嫁人从夫,丈夫死后,祥林嫂的命运便被婆婆掌控。不仅做工的钱被婆婆拿走,到头来还被婆婆卖了。

对于婆婆的安排,祥林嫂并非没有反抗,然而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在大庭广众之下,祥林嫂被婆婆从鲁家带走了。

当然,嫁给贺老六之后,祥林嫂并没有太多的抱怨,因为贺老六是淳朴的,而且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也就不再执着于离开了,想要和贺老六过安稳的生活。

然而命运总是在捉弄人,贺老六死了,阿毛也被狼吃了,祥林嫂的生活再次一落千丈,跌入谷底。没有了丈夫和儿子,其实也就意味着祥林嫂没有了归宿,没有了家。

最终祥林嫂还是选择回到了鲁镇。然而这次回来,祥林嫂却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祥林嫂不再如曾经一样灵活、勤快,做事也是茫然无从。

此时的祥林嫂最喜欢提起的莫过于他的儿子,阿毛,祥林嫂每天都在给大家讲自己儿子阿毛的故事,诉说自己的悲惨故事。而乡亲们也会因此而落泪,但这个故事渐渐就发生了改变,因为人们觉得祥林嫂丈夫和儿子的死,乃是祥林嫂的罪孽导致的。

这就是中国人的恶,他们在祥林嫂的伤口之上撒盐,最终听闻故事的悲痛,不过是出于内心的好奇而已。当他们听惯了故事的本末之后,便开始添油加醋,开始指责祥林嫂。

而祥林嫂也认为是因为自己导致了丈夫、儿子的死,开始迷信柳妈的说法,前去庙里捐了门槛。但这一举动却引起了鲁四老爷的不满,最终在祝福之日到来的时候,祥林嫂被赶出了鲁家,流落在鲁镇的街头之上。

在家家户户忙着祝福的时候,祥林嫂迎来了生命的终结。

祥林嫂死于何?是她自己的罪孽吗?很显然不是,“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祥林嫂悲惨的遭遇,唯有叹息。而鲁镇的其他人,包括鲁四老爷一家,都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封建礼教之下的妇女

祥林嫂的遭遇是个例吗?

很显然,绝对不是,祥林嫂不过是万千中国传统女性的一个缩影罢了。

祥林嫂叫什么?大概无人知道,作者也是听说,她大概姓卫,但也仅仅是听说。因为祥林嫂姓什么并不重要,也没有在意她姓什么。之所以叫她祥林嫂,大概是她第一个丈夫的姓名。

当时,女性在其他人的眼中,不过就是男人的附庸,一旦出嫁,便成为了男方的附庸。即便祥林嫂丧夫,依旧不曾摆脱丈夫对自己的影响。

鲁四老爷,一个典型的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

祥林嫂在被婆婆带走的时候,鲁四老爷是展现出不满的,但这份不满是因为祥林嫂的婆婆没有提前通知他。而对于祥林嫂要被卖了这件事,却没有任何异议。

所谓三纲五常,自古便是如此,祥林嫂的命运由婆婆决定,在鲁四看来,是正确的。

在鲁镇,鲁四老爷属于上层的人物了,雇得起雇工,有一定的话语权,他的看法,其实就代表了当时社会之上最显著的对女子的态度。

而整个鲁镇的人,亦是如此,虽然在祥林嫂被带走的时候,他们也都非常痛恨祥林嫂的婆婆,同情祥林嫂,但这不过是心底泛起的一丝波澜而已。不久之后,祥林嫂便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祥林嫂再次回到鲁镇之后,面临的依旧是同样的问题,鲁镇的人从关心,从悲痛,再到之后对祥林嫂的厌恶。其实都是封建礼教在作祟,他们将男性的祸端,全部归结于女性,将祥林嫂丈夫和儿子的死,归结于祥林嫂。

这似乎在鲁镇人的心中也达成了一个共识,甚至作为读者,我们也将这一切都归结于祥林嫂。这就是鲁迅的魅力,鲁迅文章的魅力,初读《祝福》,我甚至觉得祥林嫂才是那个罪大恶极的人,他克夫,先后两任丈夫离世皆是因她。不仅如此,还害死了自己的儿子,此时此刻,我就如同鲁镇之中的民众一样,愚昧无知。

而这,无异于当头一棒,令我惊醒,原来在不知不觉之中,我也成了那个施暴者。即便我是一个看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然而身为看客,我的不作为,就是最大的恶。

今日冷眼旁观,明日祸临己身,避无可避。

祥林嫂的死,是旧社会、旧中国的悲哀。

祥林嫂倒下的一刻,不是某个人倒下,而是封建礼教之下无数中国妇女、无数中国人的倒下。

这是一场封建礼教的胜利高歌、是人性丑陋的赞美,但也是一场失败的丧曲。

祥林嫂的死,是无数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的结果,鲁四老爷的迂腐、古板;祥林嫂婆婆的残忍、自私;山村村民的无知;鲁镇百姓的冷漠,最终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了深渊,永无出头之日。

可祥林嫂的死,又能如何呢?

最悲惨的祥林嫂,死在了一个最欢快的节日之中,她的死,宛如大海之中的一丝波澜,短暂、无能。或许有人惊叹祥林嫂的死,但也仅仅是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而很快,祥林嫂的死便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的笑话。

这是群众的麻木吗?是,也不是。数千年的封建礼教,数千年一成不变的生活,早已让底层百姓变得麻木不仁,他们并非没有感情,而是被那如铁链一般的枷锁束缚,深深禁锢于牢笼之中。

或许我想做一个旁观者,但却成了参与者。对于祥林嫂的死,我也有着一丝痛,但很快便成为了记忆之中的一个碎片罢了,或许记得,或许不记得。原来曾经有这么苦难的一个女人,也曾映入眼帘,让我有过悲痛。

而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鲁四、不是柳妈,不是鲁镇之上的形形色色,对外界感到好奇却又麻木的人们呢?

我们自诩看惯了世间的悲欢离合,看惯了生离死别,黯淡了一切情感,对外界的事物视而不见,高高挂起。

无知、愚昧、冷漠,这是这群人共同的特点,这与一个人学识的高低无关,这不过是人性的丑陋罢了。我们或许不想去做那个旁观者,想要将跌落的祥林嫂扶起,但扭头看去,周围人全部都是难以捉摸的玩味表情,宛如看傻子一样看着你。

而那一刻,你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行为到底对不对,最终缓缓起身,退到人群之中,与其他人化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