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礼,乐,射,御,书,数”:先秦时期的礼射具有怎样的社会功能


周代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周人认为掌握六艺是一个“君子”的基本技能,也是考察一个世家公子的基本方式。一个贵族男子只有掌握六艺并且还要有所个人见解 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绅士”。而其中“射礼”又是其中非常具有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礼射”的发展具有广泛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其具体内容又分为“武射”和“礼射”两种,在细分他的作用来看礼射又具有军事功能、政治功能两种特别的功能,在社会教化方面都有不可比拟的体现。

一、先秦时期礼射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在先秦时期人们看来,礼射不仅是习武和习礼的一个重要方式, 也是男孩出生等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礼仪。当时如果有男孩出生的话,不仅要在大门口的左侧悬挂一个木弓,而且还要用六支桑木做成的弓把蓬草茎做成箭射向天地四方。

弓箭作为先秦时期人们战斗、打猎、礼射主要工具,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看到家门口挂有木弓,就表明生了一个男孩,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者,是为了表达男孩以后将会有远大发展前途,将来能够辅佐国君“上事天、下事地、旁御四方之难”。

由此可见,射箭在先秦时期是男子礼射竞射、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重要技能和手段, 以习射为主要内容的射礼,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社会基础。

礼射的出现,一方面表明了礼射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已经从人民习武、习礼扩展到人生象征礼仪,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视礼射 为人生终身修行大事思想理念。而这种思想理念,正是礼射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象征。

二、先秦时期的礼射包含以上所提到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具体又分为“礼射”和“武射”两种

与夏商时代相比,先秦时期特别是周代射礼类型更为丰富多样, 主要可以分为武射和礼射两种类型。

  • 礼射

礼射就是按照乐节和礼仪规定进行竞射,主要在于注重 礼仪的射礼,它可以进一步燕射、宾射、乡射、大射四种礼仪。其中,燕射主要是指天子诸侯宴请臣僚、宾客或者是士大夫宴请宾客而举行的习射礼仪。

“若射,则大射正为司射,如乡射之礼。 宾降洗,升媵觚于公,酌散,下拜。”——《仪礼·燕礼》

宾射主要是指诸侯、天子招待来宾时候而举行的射礼,也可以是天子招待来朝进贡的诸侯而举行的射礼和诸侯在上朝进贡相互款待对方举行的射礼、诸侯招待贵宾举行的射礼。

后来,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宾射逐渐消失,乡射主要是指春秋州长以礼会民而举行的射礼。大射主要是指诸侯、天子在祭祀之前和主祭、陪祭之人举行的君臣习射之礼。

  • 武射

武射是指注重射箭准度和强度,主要是体现力的一种射礼,包含了军旅之射和主皮之射。军旅之射也就是甲革椹质之射,其中甲革就是革甲,即皮革缝制的盔甲,椹质即古代人在斩斫锻击的时候,垫在下面木石,把以椹质作为练武习射的射正也称之为是椹质。

军旅之射实际上就是将士为了整武备战所进行的以椹质或革甲作为箭靶的一种试弓习武之射

“潘尫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左传》

主皮之射主要是指在打猎结束后分发猎物时候举行的射礼,有的时候也指平民百姓之间所举办的射箭比赛,昭公八年,天子在狩猎结束以后,虽然获取很多猎物,但是天子 也只取了其中的 30 个,其余的都分赏赐给大夫、士,就在赏赐猎物的时候,众人通过竞射来争得猎物。

由此可见,两周时期,为了适应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满足 现实生活需要,当时已经陆续创制了许多功能各异的礼射,而这些礼射组建了一个种类十分齐全的射礼体系。

三、礼射社会功能主要有军事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三个方面

  • 先秦时期礼射的军事功能

首先,从礼射的来源来看。礼射直接源于狩猎,礼射是从纯粹的野外射猎飞禽走兽而进行的比武竞赛中发展起来的,从礼射的礼仪,就是把所射中的猎物成为“获”,把专门负责观察和报告射中情况的报告员称为“获者”,由此可见,狩猎是礼射的起源。所以礼射也就带有一定的军事功能。

并且,礼射所用的“侯”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演变过程。夏商时期,人们为了检验自己的射箭能力,通常都是用兽皮来作为练习目标,是以能否射穿兽皮来作为检验其军事技术训练的标准,后来发展到用“侯”来替代兽皮作为人们射击练习的目标,比较低级的“侯”就只是在一些布匹上画上某种野兽图像,比较高级的采用兽皮来装饰和制作“鹄”即小鸟来作为射击练习目标。

先秦时期,礼射主要是在学校中举行的,奴隶主阶层为了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和巩固奴隶国家政权,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学校教育中制定出了一整套教育内容和宗法礼制,从而形成了以射御为主要内容,以礼为中心的“六艺”教育,即御、书、礼、乐、射、数,射御在其中始终是处于教育核心地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射御具有显著的军事特征, 在学校开展射御,是为了给奴隶主阶层训练出合格的军事人才,是学校教育服务于奴隶主维护国家政权和自身利益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军事功能。

  • 先秦时期礼射的政治功能

先秦时期,国家主要实行分封制。 在周朝广阔疆土上,星罗棋布分布着许多不同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诸侯国。为了维护国家统治,周王要求各个诸侯国必须要定期朝见,并且还要朝贡,定期向周王室上缴贡税和缴纳军赋,周王则用举行礼射的方式来对各个诸侯国的忠心进行检验。

先秦时期,周天子经常和各个诸侯之间举行礼射,并根据他们在礼射中的表现来决定是削减还是要增加其爵位和封地。

在先秦时期的各种文献中,都有周天子和诸侯举行礼射记载,并且周天子在礼射中,对于表现较好的诸侯给予赏赐,以此来维护天子权力和笼络诸侯,从而达到加强统治、增加国家凝聚力、 威慑诸侯,礼仪教化、维护政权的目标,表现出较强的政治功能。

  • 先秦时期礼射的教育功能

先秦时期,礼射对于射技功能要求已经逐渐降低,更多表现在对道德礼仪方面的要求,表现出较强的教育功能。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

先秦时期的礼射已经逐渐演变成为寓教于射、饰之以礼乐的体育活动。儒家思想中认为,要想射中目标,射手自己首先要能够“持弓矢审固”、“内志正,外体直”,即射手必须要用礼仪来规范自己形体是否正直, 引导自己心志是否中正。

从先秦时期礼射的礼法我们可以得知,射手在礼射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步一式都必须要体现出礼乐之道,符合一定的礼仪规范,进退周还必中礼。对于那些缺乏礼仪的人来说,即使他们具有勇力,但是在礼射中也只能是手足无措。

而那些经过儒家整理和解释的礼射礼仪也包含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要求,例如在《射义》中,开篇明义:

“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礼。故燕礼者,所以明臣之义也; 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也就是说每个射手的身份不同,他们在礼射过程中都要认真定位好自己的志向和角色,每个人都要把箭靶作为自己道德标准来射,做人臣的要把箭靶当成臣子的标准来射,做人君的要把箭靶当做人君的标准来射,做儿子的要把箭靶当做是儿子的标准来射,做父亲的要把箭靶当做父亲的标准来射,礼射能够使人各自安于父子君臣其位,各行其份,各尽其责,按照道德礼仪去做,达到明白“长幼之序”和“君臣之义”,具有较强的社会教育功能。

结语

先秦时期的礼射发展到周代,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从习武、习礼发展到礼仪,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成为男子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方式。

先秦时期,各种类型的礼射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射礼体系,而且各种礼射的程序逐渐完善,形成了一整 套既严密又完备的礼仪系统,成为礼射发展全盛时期和成熟时期的重要标志,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