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桃花源记成语有哪些(八下中考考纲笔记: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也是‬山水田园诗派鼻祖。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问题:

一、 关涉全文成语:

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二、 虚构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的美好境界的目的(主旨):

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社会的否定和批判。

三、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1、 自然环境美好,社会生活平静,人民生活怡然自乐。

2、 实质:这一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渔人行踪:

发现桃花源→访问→离开→再访未果

五、 为什么“皆叹惋”?此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1、 外境变化大,战争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与世隔绝时间长。

2、 表达作者对桃源理想生活的赞美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为下文“不足为外人道也”作铺垫。

六、 段意:

1、 ①段:渔人偶然遇见桃花林的经过。

2、 ②-③段:渔人进入桃源,做客,辞去

②段:写桃源中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

③段:写两方面。写桃源人对外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渔人的友好关系;村中人自叙秦时避难来此经过。

3、 ④-⑤段:渔人离开,再访未果。

七、 开篇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作用?

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气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做铺垫。

八、 关键句:

⑴最能体现与世隔绝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见渔人,乃大惊”

⑵哲理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⑶热情好客句: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⑷“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相同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

⑹“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相同句: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