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暴雨预警颜色等级(暴雨来袭 如何看懂气象预警信号?)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题:暴雨来袭 如何看懂气象预警信号?

新华社记者黄垚

这几天,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正袭击南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致灾风险高,局地日降雨量或将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多地发布暴雨、冰雹、雷电等气象预警。

在极端天气更加频发的今天,如何看懂预警信号、做好相应防范尤为重要。但种类繁多、等级复杂、术语专业的预警如何分辨?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对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暴雨来袭 如何看懂气象预警信号?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预警信号怎么发出?

气象预警和万事万物生消规律一样,有着孕育、诞生、传播和解除的生命“四部曲”。孕育,就是预警的制作过程。

为了更早发现可能引发灾害的天气现象,气象工作者通过空、天、地、海多种观测设备,对风(风力、风向)、温度(气温、地温、海温)、气压、湿度、能见度、雨(雪)量、雷电、云等诸多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监测。

我国目前投入了6颗在轨业务运行气象卫星、120个高空观测站、23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以及10930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用于看清大气的微妙变化。

收集到的各类气象观测数据,一边被传输到天气预报员的工作平台,一边被“喂”给超级计算机,计算出一个关于某种气象灾害发生可能性的数值。预报员再根据计算结果以及全方位的立体观测数据,“诊断”天气演变,并与预警级别标准临界值进行比较,合乎条件时立即启动发布相应类型与级别的气象预警信息。这样,一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就诞生了。

预警信号怎样分辨?

目前,我国主要有14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如常见的暴雨、沙尘暴、台风、寒潮、高温、强对流等,但这些信号并不是一开始就全部在列。

1954年,气象灾害预警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但那时的预报预警主要靠经验,传播手段也有限,普及程度不高。20世纪末,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预报准确率越来越高,预警也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效益。

2007年,中国气象局制定并发布《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适用于8类气象灾害预警;2010年,气象灾害预警增至13类;2013年新增强对流预警发布办法,至此气象灾害预警增至14类。2018年,在大雾气象灾害预警中还新增了海雾预警发布办法。

暴雨来袭 如何看懂气象预警信号?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紧急程度,气象灾害预警设为蓝、黄、橙、红四个级别,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有些预警只有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等级。

以暴雨预警信号为例,其分为蓝、黄、橙、红四级。发布蓝色预警信号,意味着未来12小时内降水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水可能持续;发布红色预警,则意味着未来3小时内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水可能持续。

但我国地大物博,气候复杂多样,同样是在夏季出现的50毫米降雨,给沿海地区带来的是清凉,但给西北地区就可能带来灾害。因此,各地气象部门遵循属地化原则,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特点,发布本地预警信号。也就是说,各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不完全统一,因此公众需要重点关注所在地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信息。

除14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外,相关部门还会联合发布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等气象预警预报,进一步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

收到预警应该怎么办?

近5年,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平均每年发布19.5万条气象预警信息,暴雨、大雾、高温是发布最多的气象灾害预警。

数据显示,手机短信、广播、电视、互联网或智能终端,都是公众获取预警信息的便捷渠道。多渠道发布手段配合下,预警的公众综合覆盖率达到92.7%。

暴雨来袭 如何看懂气象预警信号?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那收到预警信号应该做些什么呢?气象灾害预警大致可以分成两种情况。蓝色、黄色预警信号都是“提前警告”,表明虽然目前还比较平静,但危险可能就在眼前。此时不能掉以轻心,比如遇到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就应该谨慎考虑出行计划,随时关注天气变化。

橙色、红色预警信号一般都是在恶劣天气“进行时”发出的警告——恶劣天气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会进一步升级。遇到橙、黄两色预警信号,则应非必要不外出,尽量留在安全地带,并做好意外发生的准备。救灾部门也要高速运转,准备及时的应对措施。

随着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公众获取的预警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当前,全国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9%,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至40分钟。

一方面科技进步让我们能更好地预知危险,另一方面,大家对预警也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王志华表示,公众要提高防范意识,养成接收和关注预警信息的习惯,了解预警信息背后的意义,掌握防灾避险知识和技能,关键时刻不“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