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嗟来之食
- 拼音: jiē lái zhī shí
- 基本释义:
嗟:不客气的招呼声,相当于“喂”。比喻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 详细释义: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 成语出处: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例句:
贫病交加的朱自清,宁肯饿死,也决不吃~的骨气,永远值得赞扬。
- 反义词:自食其力
- 近义词:盗泉之水,残羹冷炙,嗟来之食
- 成语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 相关谜语:
- 结构形式:偏正式成语
- 组成汉字:嗟,来,之,食
-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 读音正音:嗟,不能读作“jué”。
- 成语易错:嗟,不能写作“蹉”或“磋”。
- 成语辨析:
-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英语翻译:a handout
- 成语造句: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 成语繁体:嗟來之食
- 第一个字是的嗟成语:嗟来之食,嗟悔亡及,嗟悔无及
- 第二个字是的来成语:老来俏,人来人往,南来北往,常来常往,先来后到,神来之笔,熙来攘往,逆来顺受,飞来横祸,一来一往,别来无恙,时来运转,独来独往,说来话长,眉来眼去,直来直去,初来乍到,后来居上,说来说去,翻来覆去
- 第三个字是的之成语:井底之蛙,无价之宝,燃眉之急,切肤之痛,不速之客,君子之交,用武之地,天府之国,普天之下,缓兵之计,神来之笔,莫逆之交,一技之长,惊弓之鸟,不解之缘,初生之犊,肺腑之言,顷刻之间,靡靡之音,掎角之势
- 第四个字是的食成语:弱肉强食,节衣缩食,废寝忘食,钟鸣鼎食,发愤忘食,宵衣旰食,因噎废食,丰衣足食,暴饮暴食,锦衣玉食,饥不择食,摇尾求食,同盘而食,嗟来之食,缺衣无食,并日而食,易口以食,不知寝食,美衣玉食,鸡栖凤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