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光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识光源;会给光源分类。
【教学重难点】
认识什么是光源。
【教学准备】
蜡烛,电灯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家里又停电了,是一种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可能说到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教师: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4课《光从哪里来》。
二、探索与发现
1、认识光源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或者通过资料获得的都可以,你们知道周围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学生回答(你可能收到电灯、蜡烛、闪电、太阳、发光鱼、月光等)
教师:我们把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思考分析一下,刚才我们说过的这些发光的物体都能被称作光源吗?
学生:说一说(可能有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的)
教师:月亮是反射来自于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教师:镜子本身不会发光,但是把它放在太阳光下,我们看一看(教师演示镜子反射发光)
2、探究我们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教师:我们在黑屋子里虽然睁着眼,却什么也看不见。打开台灯后,就能看见灯光和书上的字儿了,这说明眼睛能否看清物体与光有关。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师:(课件出示实验材料与方法图片)实验材料:内部涂黑的实验盒三个、卡片一张、发光物品一个、手电筒一个等。实验一:将一个发光的物品放到盒内,盖上盒盖儿,从窥视孔观察,看到了什么?关闭发光物品的开关,再从窥视孔观察,你又看到什么?
教师:让学生预测实验现象
学生小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教师:两次实验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发光的物体。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物体本身不是光源,你怎样才能看见他呢?
学生猜想(可能说到:如果它能反射光就可以看到)
教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吧。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评价,完善实验方案。如果没有更好的方案,就按照书中49页的实验方法进行)
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教师:同学们,用手电筒分别通过不同位置的进光孔向盒内照射,从窥视孔观察到的现象一样吗?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教师: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只有来自于光源的光,或者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才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三、拓展与应用
教师:光源可以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找一找周围有哪些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学生:举例说一说
教师:同学们,你还能制定出哪些新标准,给光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