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的“监狱奇才”,就在执行死刑的前一天,他竟然通过发明专利获得“免死金牌”,
他就是李红涛,一个从“死刑犯”变成拿国家工资的科学家,
在后期他又发明了多项专利,这让无数人好奇,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1966年,李红涛出生于湖北黄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父母都是国家职员,既传统又具有高文化,
他们对李红涛的教育培养也相当看重。
虽然家里不是大富大贵,但父母对儿子的培养都是竭尽所能,
只要有机会就不断激发儿子的潜能,一心一意培养李洪涛,
只希望他长大后能做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益的人。
李红涛也不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从小就很好学,
尤其是动手能力特别强,爱研究各类机械物件,
为了满足好奇心,家里的电视机、风扇等经常被他拆开。
早在上中学时,李红涛就表现出惊人的学习天赋,尤其是在数理化方面的学习。
1980年,李洪涛还曾在某次全国竞赛中,获得中学生组数学竞赛第二名,
那时的他年仅14岁,在学校尊师守纪,
属于情商和智商都在线的学生,父母也都引以为傲。
1984年,成绩优异的李红涛考入浙大电子系专业,
即使放在当下,浙江大学也可与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相媲美,
何况那还是80年代时期的大学生,
因此在众人眼里,李红涛无疑是妥妥的学霸,天之骄子,
回顾他的前半生,其履历堪称完美。
大学四年毕业后,李红涛就能分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和房子,
不仅如此,他在大学时期就交了一个清纯漂亮的女友,
对方在毕业后也被分配到国企单位上班。
两人是一手毕业证,一手结婚证离开的学校,
彼时的李红涛在同龄人眼里,绝对算是典型的人生赢家。
不过,因为女友是云南的,她想回到从小长大的城市昆明工作,
李红涛刚开始并不同意,因为他也想回湖北发展。
但女友态度强硬,犹豫再三后,李红涛最终还是决定随女友定居昆明。
然而就是这个决定,最终却书写了他走上犯罪歧途的后半生,
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昆明,李红涛的人生就开始亮红灯。
刚开始,他还与妻子过着普通夫妻的生活,幸福中有甜蜜,
但“顺利”的生活却逐渐让李红涛变得焦躁不安。
他不甘心一辈子待在稳定的国企单位,
因为“平凡人”从来不是他想要的代名词,于是李红涛辞职创业。
但在创业前,李红涛还做了一件刺激的事,那就是先是睡了当地的一个女大学生。
这件事被妻子知道后,结果可想而知——离婚。
但事后李红涛却后悔了,他回忆道:“我曾经翻过我们过去的东西,
当我看到和妻子所有合照都被她剪开时,我对自己有很强的憎恶感。"
离婚的后李红涛开始自暴自弃一段时间。
为了解脱,李红涛甚至有自残行为,用刀子割破皮肉,看着血液流出,
他希望通过身体上的痛能减轻内心的痛苦。
一段时间后才终于走出来,而后李红涛就开始了为所欲为的行动。
既然要创业,首先要搞到资金,虽然昆明四季如春,风景宜人,
但没钱这个问题却让李洪涛愁容满面,寸步难行。
一番苦思冥想后,一个犯罪的想法突然在李洪涛脑子里一闪而过。
他在想伪造某单位的“银行文件”,然后这样就可以用假印章从该单位取钱。
这样铤而走险的办法,李红涛的朋友一开始并不同意,这可是犯法的行为,
可口袋空空的两人,被现实打击得抬不起头,也确实想不到比这方法赚钱更快的途径。
而后在两人的合作下,真就从单位成功拿到了八万元。
那时候的8万元,放到现在相当于几百万,瞬间就引起警方的高度重视。
一般罪犯都是第一次犯罪后,第二次就换种方式,
但李红涛偏偏故技重施,初次行动就得心应手的他激动万分,准备再做一票大的,
没想到第二次准备汇款10万时,刚行动李红涛就被抓个正着,
民警在看到他的履历后都深感疑惑,一个高材生为何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就在其他人窃窃私语时,李红涛又开始作妖了,
他假装低着头忏悔,一言不发地抽泣,让民警都以为他幡然醒悟了。
但其实他在死死盯着眼前的手铐,手里不断摸索着,
预估一下自己在几分钟内能把手铐“撬开”。
研究结束后,到晚上时,眼看时机成熟,李红涛立即动手,
他用多种方式上下扭动,只为找到打开手铐的最佳方法。
就在被抓的当晚,李洪红轻松撬开手铐,镇定地走出看守所。
可没想到刚走出门,他对面就来了一个人,
在理智下,李红涛没有惊慌,他说:
“我看到对面有个人朝我走来,当时只要撒腿就跑,肯定会被抓到,
所以我给他挥手打招呼,让他误以为是自己人,
然后我看到一个拐点,立马就溜进去了。”
大摇大摆地离开后,李红涛又觉得靠两条腿跑路很累,于是他在路边搞了一辆车开回家。
这时警方已经发现李洪涛越狱了,他们开始做全面排查,最先搜查的地方就是李红涛家。
于大多数罪犯而言,可能直接开车跑得越远越好,但李红涛偏不这样。
他先是回了趟家,然后慢条斯理地把家里打扫一遍,
把家里的假证和印章等罪证全部销毁。
听到远处的警笛声响起,李红涛知道他们朝着自己越来越近,
这时候的他原本该收拾行李和钱,开着偷来的车跑,
但李洪红并没有如此做。
他确实拿了东西,不是钱也不是衣物食物,而且平时自己做实验的工具。
让人更匪夷所思的是他竟然也没有立即逃跑,而是在家里守株待兔。
等警方赶到李红涛家时,屋子里空无一人,
果然,警方什么也没查到,随着警笛声扬长而去,
李红涛又悄然回到房屋里,没错,他就藏在房顶上,
一边抽烟一边等着警方搜查。
都说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
就这样李红涛在警方的眼皮底下逃脱了。
随后李红涛才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买火车票去贵阳。
原本他可以在贵阳这个无人认识的地方隐姓埋名,
毕竟那个年代要藏一个人还是挺简单的,但李红涛又开始了新的“挑战”。
在贵阳住几天后,他在贵阳最大的酒店前看上了一辆价值连城的奥迪豪车,
当时那是贵阳市唯一的一辆奥迪车。
李红涛被这辆车深深迷住了,此时,在他心里就盘算着怎么把这辆车拿到手。
后来李红涛说:“我当时觉得,既然要开车,那就要开最好的,
否则被抓了,豪车都没坐过多不甘心。”
他没有用石头或是棍子撬开车门,而是在车周围徘徊等着车主过来。
盘旋很久后李红涛终于等到车主了。
他既没有打晕车主,更没有盗窃钥匙,而是和车主聊天,
在对车和人一阵夸赞后,重头戏开始了,
李红涛说:“我听有人说奥迪车钥匙和其他车都不一样,有八个孔,半米长?”
“哪有那么夸张”车主告诉李红涛,虽然奥迪车钥匙很精湛,
但没有像被人吹嘘的那样,说着还把钥匙给李红涛观赏了一番。
他用精湛的演技得到了奥迪车的钥匙真身。
就是这一刹那,李红涛记住了匙的所有结构,
包括纹路,齿形,凭着脑子记忆的东西,
李洪涛用自己的工具复制了一把一模一样的奥迪车钥匙。
他摸清车主的用车规律后,就将奥迪车偷到手了,
此时的他心里充满快感,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但很快这种情绪又消失了,不明的目的地逃亡和对妻子的思念,
在雨夜里,有那么一瞬间李红涛种莫名其妙的冲动,
他连人带车翻进沟里,那一瞬间他眼前黑漆漆一片,
他心想也许这是最完美的解脱方式,
不过没能如李红涛所愿,他竟然毫发无损。
随后遏制不住欲望的他,又想做更刺激的事。
偷奥迪很拉风,但要是能把警车偷了,岂不是更能证明自己?
于是在广西南宁,他丢下奥迪,又偷了一辆警车开走。
看到这里,几乎所有人对他的评论都只有四个字——丧心病狂。
但李洪涛想做的还不止这些,偷到警车后,在那个交通尚不发达年代,
他竟然将车速开到140多码,还招摇地从广西回到了昆明。
在路上,遇到警察也毫不避开,
而让他这样做的原因,竟是为了回去找妻子,
只是妻子已经有了另一份感情,伤心欲绝的李红涛,
又去找了就是当初那个因为她离婚的女大学生。
在通缉两个月后,最终,在李洪涛和情人约会时,警方在大学校园里将他抓获。
李洪涛没有辩解,而是交代了所有的犯罪过程,
逃了几个月他也不想再继续下去,索性接受法律的制裁。
但听完李红涛“坦率”、“真诚”的陈述后,警方都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对他展开调查。
就这样,在调查期间李洪涛在看守所待了5个月。
逃跑的经历和在所里接受的教育,逐渐让李洪涛的思想有很大转变,
就是那段时间,他把逃亡的大量精力用在做实验上,
一天天的探索让他感触良多,也悟出了生命的价值意义。
但所里迟迟不给判定结论,这又让李洪涛心生不满,
他认为警方对他的质疑是看不起他,于是他花几天时间搞清房屋建构,
在发现墙壁都很薄后,李洪涛策反了另外两名狱友,
于是三人挖通墙壁,盗取了材料监室钥匙,就这样李洪涛又一次越狱逃跑了。
这次,李洪涛准备隐姓埋名生活了,他想安定下来,
然而这件事曝光后对社会影响太大,
李洪涛才出逃20天左右就被警方抓获了。
1993年,李洪涛的判决出来了,
因为他藐视法律,身犯诈骗、盗窃、越狱等多项罪名,
法院判最终处李洪涛“死刑”。
在得知自己被判死刑后,李洪涛彻底醒悟了,后悔不已。
那刻他想的不是害怕,而是自己要为社会和国家做留点什么,那是父母从小对他的期望。
那时候国内还没有无刷电机,于是李洪涛便想发明出一台,这样也算是为世人做贡献了。
于是李洪涛申请要来书籍,还有做实验的工具设备,全心全意投入到科研中。
因为这项专利在国内还处于空白高科技产品,根本不能一蹴而就,
所以李洪涛失败了无数次,每个实验过程都艰难无比。
直到要执行死刑的前几天,李洪涛都还在日夜不眠地做着实验。
虽然一次次失败,但他从不气馁。
就在所里给他送断头饭时,没想到在执行刑法的前一天,
李洪涛研究的无刷电机实验成功了。
那一刻,李红涛似乎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因为这项专利填补了我国科研的一项空白,最终获得科研一等奖,
李红涛也获得了一个减刑的机会。
1995年,李红涛由死刑犯减刑成功,被判为死缓。
因为李洪涛从狱中出去过,为了有更完备的监狱系统,让管理更规范,
他又不断研究出新的专利,2000年7月,李红涛又有了三项发明专利,减刑2年。
16年后,李红涛凭借自己的智慧,不断立功,最终光明正大的从狱中走出来。
2009年,李红涛刑满释放,开启了他的发明家生涯,
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因为对现实的迷茫,让初入社会的李红涛走上犯罪道路。
幸运的是他懂得迷途知返,在生命将逝去的最后时间里创造奇迹,
不仅为自己打开一扇新生之门,也为社会和国家留下了一位科研人才。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社会给了李红涛一个机会,
也希望他珍惜重生的时机,积极进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复旦才子林森浩:投毒舍友被判死刑后,为何上百人联名为他求情?
阎维文:陪妻子抗癌32年,女婿背景太强大,难怪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周岩:16岁被官二代焚烧毁容,如今涅槃重生,称永远感激爱心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