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永恒
我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河南姑娘刘洋,时隔10年再次出征太空。
1
2012年6月15日,33岁的刘洋成为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航天员。
6月16日17时许,神九发射前夕,刘洋等3名航天员集体接受了国内外百余名记者的采访。首次正式亮相的刘洋给在场记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有媒体记者这样描述:她化了淡妆,比之前的照片都显得精神。
6月16日18时37分,随着神舟九号发射成功,刘洋正式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当日,3位宇航员在舱内两两握手的图像登上了全国许多媒体的头条,自此,刘洋这个名字以最闪耀的方式闯进了大众的视野。
航天员刘洋(图:中国载人航天官网)
2
打小优秀,刘洋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1978年10月6日,刘洋出生在原郑州市妇产科医院(现郑大二附院)。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刘洋7岁入学,在原郑州市管城区城东路二小(现管城区实验小学)就读。小学期间,她的两任班主任对其的评价都是乖巧、成绩优异。
当了3年学习委员的刘洋,被保送至郑州市三中。她的初中班主任王秀菊这样描述少女时代的刘洋:长相秀气、性格温柔。她的初中数学老师常冬梅称她“有一股内劲,好胜”;化学老师王晓飞也持有相同看法,“刘洋有主见,有正气,有什么事都敢站出来说。”
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刘洋一直是学习优秀的好孩子形象。高中时期,在郑州十一中上学的刘洋被评为郑州郑州市优秀团干部、市级三好学生。
这些成绩,除去刘洋本身的努力,也有着其母牛喜云的功劳。
刘母在刘洋少年时期扮演着“严母”的角色,她的育儿原则十分简单,“好的习惯就要从小养成”。
刘洋小学时期,因为夫妻俩都要工作无法照顾孩子,牛喜云总是要求女儿“精确定位”,以便于她能够准确找到女儿。中学时期,不同于丈夫的“温柔”,她总是十分严格,女儿上学需要早起,她最多叫三次就必须起床;要保护好眼睛,早上按时吃饭;要尊重长辈,吃东西先给长辈们。
成功发送太空短信后刘洋打出“OK”手势(图:中国载人航天官网)
3
高三时,空军首次在河南招收女飞行员。刘洋当时的班主任武秋月替她报了名。
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刘洋说,“当时我成绩不错,视力挺好,身高也符合标准。班主任认为,当飞行员是多好的事儿啊,也没跟我商量,就替我报了名。”
她的一名同学回忆起当年去济南参加招飞考试的情形:其他人都是父母陪着,只有她是独自一人参加考试。
1997年,通过层层严格的体检,最后刘洋成为全市首个也是当时唯一一个被录取的女飞行员。
当时,负责那次在山东和河南地区招飞工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招飞局济南选拔中心,在《济空1997年山东省女生心理选拔测试》分数登记表的总评栏中,给刘洋的评价是“优秀”。
1997年8月,刘洋以超过当年地方重点院校录取线31分的高分,跨进了长春飞行学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的大门。
4
刘洋最初的梦想并不是飞行和航天。
就像她曾经的中学英语老师张磊不敢相信自己有这么优秀的学生一样。她最初的梦想,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和同龄人大同小异。
“执行任务后,经常有人问我,是不是从小就向往奔月的嫦娥,有着飞天的志向。其实,梦想往往是时代的印记,我小时候曾梦想过当一名公交车售票员,之后又做过医生梦、科研梦。”在一次航天员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刘洋回忆起了最初的梦想。
点燃她对飞天最初向往的只是一句感慨。当时,她还在长春飞行学院上学,某次教员在课上讲述完世界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性--前苏联航天员捷列什科娃的故事,感慨地说,“中国是嫦娥的故乡,太空不能没有中国女性的身影!”
“从那时起,飞天的向往便印在我的脑海中,是啊,什么时候浩瀚的太空能看到中国女性的身影呢?”梦想就此扎根。
航天员刘洋(图:央视网)
5
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共有37名学员,刘洋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她们都在长春飞行学院学习。
刚到飞行学院时,刘洋有些不适应,这里并不只是坐下好好学习就够了。除了大学的文化课程,还设有军事课。每周三到五次的军体课上,更是挑战和锻炼着这些此前柔弱的姑娘们的体能。
这批女飞行员昔日的队长王贵全表示,“引体向上,旋梯、单杠、固定滚轮等课程的目的,就是要让她们从普通女生转变成为军人、飞行员。”
刘洋的身体素质并不拔尖,这是她的短板。“飞行员是一个精神、意志、脑力和体力并重的职业……与同期入伍的体育生相比,我远远地落在了后面。”这是刘洋对自己最初的评价。
那段时间,在写给朋友的信中,她曾表露过迷茫,“到处都是规矩、纪律,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齐步,正步,跑步,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为了一个摆臂,在烈日下一站几个钟头,奔跑、跳跃、单杠、吊环,累到手发软,腿发抖……这就是我曾经千百次设想过的军校吗?”
友人的回信消解了刘洋小小的迷茫,她开始更加努力改变自己,适应军营生活。
她的表妹还记得,刘洋第一次参加学院体能考试并没有通过。此后,操场上每天都会有她跑步的身影,不跑到精疲力尽绝不停下,直到第二次考核顺利通过。
刘洋表妹这样评价大自己两岁的姐姐,“这种坚强,是她被选中的原因吧”。
后来,在学院组织的英语演讲比赛中,刘洋把这种坚定写进了文章,向所有人展示出来:我一圈一圈地奔跑,决不放弃哪怕半米的距离,我努力去理解这苛刻而单调生活的内涵,慢慢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并渐渐爱上了这身绿色的军装……
课余时间,刘洋是喜欢阅读和写文章的。
6
2001年夏天,刘洋从飞行学院毕业后,成为广空航空兵某师一名运输机飞行员。那一批37名女学员中,只飞出了22人。
真正的飞行,总是危机四伏,作为飞行员的刘洋也不能完全避免危机。
进入部队两年后一次飞行训练时,刘洋刚驾驶飞机离开地面就遇到了鸟撞事故。这种事故一旦处置不当,极有可能造成机毁人亡。
她冷静且迅速向指挥员报告,并在两分钟内完成紧急迫降。事后检查,飞机右发动机的涡轮叶片被打折了两根,进气道已经被堵塞了四分之三,左发动机的起落架舱被撞出一个大坑:飞机撞到了21只鸽子。
母亲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表示,直到后来媒体报道出来,她才知道女儿有过这么危险的时候。
在部队里安全飞行1680小时。这是刘洋的飞行员生涯交出的漂亮成绩。
2009年,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开始,刘洋报名参选。
航天员选拔共有四轮考测筛选,在1500名候选飞行员中,最终通过四轮严格筛选的预备航天员只有不到20名,刘洋脱颖而出。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说,“刘洋所有项目都是一次通过,心理测试成绩也排名第一,综合素质好,没有明显短板。”
杨利伟也参与了那次面试,对刘洋的诚实印象深刻,“我们先面试的是另一个女飞行员。当面试刘洋的时候,没想到,她很坦然地对我们考官说,先面试的那个飞行员已经和她讲了要问的一些口语题目,请出新的题目。”
2010年5月,刘洋走进了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和另一位女飞行员王亚平成为中国首批女航天员。
刘洋“悬浮”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里编写输入短信(图:中国载人航天官网)
7
相比飞行员,宇航员的训练更为严苛。坚持,则是刘洋有效的应对手段。
经过两年多的训练,在一次次体能和心理极限边缘的徘徊中,她慢慢达到了8大类几十个科目训练任务的一级水平,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
在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乘组选拔中,她和王亚平都通过了初选。2012年3月,根据最终考核结果,刘洋入选神九乘组,代号03,主要负责空间医学实验的管理。
除去坚韧,冷静一直都是很多人对刘洋的印象。在一次地面模拟训练,景海鹏和刘旺正在实施交会对接,正在监视同伴操作的刘洋第一时间发现教员组给乘组设置的“失火”信号,她冷静的根据操作手册发出指令,“撤退。”
景海鹏对此印象深刻,“这种情况在实际飞行中概率太小,但她能清晰、迅速地发出指令,很难得,说明她特别自信、果断。”
2012年6月16日,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驾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在顺利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并进入天宫一号圆满完成一系列科学实验后,于6月29日安全返回地面。
2012年10月1日,刘洋获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和“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在内蒙古四子王平安着陆,航天员刘洋向大家招手(图:中国载人航天官网)
8
完成神舟九号任务后,纷涌而来的荣誉,并未改变刘洋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们每天还是过得和以前一样,重复普通的生活。”刘洋保持低调,开始淡出公众视野。十年间,她为数不多的几次亮相几乎都与她所钟爱的航天事业有关。
任务完成4年后,刘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没有飞行任务时做什么?”
刘洋的回答很简单,为下一次飞行时刻准备着,依然在坚持训练。
她期待着有一天能登上中国自己的空间站,也是被她称为“空中大别墅”的地方。
据了解,驾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3位航天员,将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
在2022年4月17日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答记者问时表示,神舟十四号乘组将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组装建设工作。
3名宇航员将首次进驻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建立载人环境,并完成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14个机柜解锁、安装等工作。
据悉,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将分别于2022年7月和10月发射。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航天员刘洋和战友们一起,再战航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