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开发商的利润,全压在了公寓小户型上。公寓有缺点,但也有优点,是什么导致了大家对公寓的嫌弃,这篇文章,值得你认真阅读。
为什么公寓成为房地产界最大的库存?
市场上对公寓妖魔化的风气,事实证明,即使现在开发商降价,同一地区的公寓价格也只有住宅的50%,打5折给渠道高达10%的佣金仍然卖不出去。
很多开发商吃完了肉,手里只剩下一堆公寓,很多土地转让不规范的城市,半城库存都是公寓。
咱们有钱,咱买不起住宅,也不买公寓,顾客对公寓的嫌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商业公寓的水电费用比住宅高,也就是说,长期使用生活成本很高。
第二:公寓的首付门槛高,住宅只需要3成的首付,公寓50%,直接5成起步。
第三:公寓变现困难,放手上不涨价,租赁收益回报低,银行抵押不值钱,你说卖吧,交易的税金达到16%,可比住宅高得多。
的确,这都是公寓的硬伤,但公寓也不是一无是处:
第一,公寓地理位置一般都比住宅区好。公寓都占商业或商业指标,一般政府给商业/办公指标高的,都是核心地区或中心位置。
第二:在同一个位置,公寓价格一般是住宅的40%,50%。以同样买100平为例,假设住宅需要2万/平米,首付3成也需要60万。公寓1万/平米,首付50%也只要50万。
所以,以上三个缺点,对冲两个优点,公寓不应该表现得这么差。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公寓的生活场景太差劲了
很多住宅客户去买房的时候,对样板房感到兴奋,一看到很多生活场景,就能联想到全家人的生活美好和幸福,但是死于价格计算。
©看住宅,顾客兴奋于样板间,死于算价
顾客对公寓的感情完全相反,他们对价格感到兴奋,而死于参观。在外面看广告“1万就住市中心,真是令人开心的事”,去样板间一看,30平米的生活场景,看了一眼就死心了。
©看公寓,被价格打动,被场景打死
以后再看到“公寓”二字,连门都懒得进了,直接免疫了。
©咱们公寓品质很高啊
从客户的角度分析了30平米左右的公寓:
这个公寓的面积可能超过30平米,加上公摊,可能达到36-40平米,这还不是市场上最小的30平米公寓。据推测,建面已达到38平米 (多了8个平米),所以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该产品最大的BUG是:
适合居住的生命周期太短了!
简单概况两点:两个人的床/两个人的洗手间,但是柜子只能放一个人的衣服,一个人的客厅、煮方便面和烧水的灶台、电脑游戏区只能凑合。
这种公寓是怎么造出来的呢
如上所述,公寓就是转变为住房性质的,也一样滞销,这说明卖不出去的原因与首付/持有成本无关了。
设计的使用周期太短。
为什么周期这么短,很容易看到商业公寓的三个指标硬伤:
1)公摊大:30-40%;本来面积就小,摊位又这么大,几乎没有留给合理居住的地方。
2)面宽小:极小公寓3米面宽,好一点的开间能达到4米。
3)进深长:起步进深8m,我还见过进深12米。
那么,这种产品是怎么做的呢?我认为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营销看到公寓的硬伤后害怕,所以想制造低总价的优势。
商业配套成本高、首付高、难转让,这是自然的硬伤,所以营销为了保守,必须想出总价控制策略。也就是说,做小一点,40平米的太大,32平米就可以接受。
6T70户,营销该要,设计就敢给
控总价战略,营销认为总价越低,卖得越好,提高了投资者的关注度。在租金不变的情况下,低总价的收益率更高。
第二,设计拿到了营销的要求,我还是可以做的。
商业产权的地块容积率都比较高,动则为5.0/8.0,4.0都算比较低,这决定了单栋基底面积极高。
例如,每层800平米,或1000平米。如果做成30平米/户的话,则每层要25户/33户。
家庭数量越多,对交通疏散的要求也越高,核心筒越大,这就导致了高公摊,30%算低的,还有50%的。
别看不起图上的公寓,单套面积60+
买了30平米的公寓,套内只有15平米,真的是那种极小的户型了。
公寓的单层面积大,动则34M*40M的,户数多,采光面宽度很小,控制在40平米以下,面宽只有3米,进深得8-10米。
有些公寓的面宽是3M,有些是4M,这是因为柱跨决定的,有些柱跨6M,有的8m,一跨切成2户,最小的就是3m了。
这就导致了,小面宽和长进深。
反正,设计也没有办法,地块的容积率都高,你要把面积做小,就只能小面宽/长进深/大公摊了。
你看,营销和设计,在公寓的解决方案中,都派出了自己最低端的力量,一个只知道要总价,一个只知道拼积木。
没法生活的户型,别说顾客不买,顾客也不愿意住,那么投资者会买吗?也不会的。
公寓的问题,还是得以产品经理思路解决
商业产权纵然有3大硬伤,但同时也有两大优点。
有时候,距离市中心近,生活方便,就足以打动顾客了,你还不需要用价格去打动。
我的意思是,不是硬要把公寓做大,我可扛不住卖总价的营销三连问,我会摔杯子的。但是,任何空间,不论是资产属性还是使用者属性,评价空间的主要逻辑,即:运用场景
只有顾客看到能用,能和自己的成员生活,才可能产生购买欲。
每块地的情况都不同,找到当地的公寓顾客,给出住商业产权和住宅两者选择下的吸引点,你才可能有胜利几率。
--
比如:卖给单身人士的户型,至少得40+平米
这款户型公摊也大,但是把面宽放到了4m,即便她(他)打定主意一辈子单身,从场景来看,周末还能待宿舍。有水吧区/休闲区和工作台。
能住人了,但运用周期还是太短
真正两个人的生活,得从60平米开始。
这个运用场景,才符合大多数青年人的期待,有黑白分区,即面宽至少6m。面积可能达到了60平米,算不上奢侈,但基本上叫可以生活的入门款。
也不要瞧不起公寓,在更好的地段,会奢侈到怀疑这是否是公寓,比如这款:
3床/4厅/3卫,奢华得找不到北。当你置身于运用场景后,会自然的忽略很多硬伤。
--
公寓的大量滞销,说明行业太缺乏产品经理导致的。
建筑空间,不等于社会空间;总价,也未必是客户利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