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你看。”病房中,17岁的小蕾伸出双手手腕,十多条割痕清晰可见——这是小蕾多次自杀未遂的痕迹。
初中时,小蕾曾遭遇校园霸凌,之后便开始莫名呕吐,最终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引发的躯体反应,导致她不得不休学。直到接受MECT治疗后,她的呕吐症状才停止,痛苦的记忆也仿佛消失了。
MECT,也称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2020 年底,取材抑郁症的电影《如果声音不记得》呈现了这种治疗方法,在网上引发了一波讨论热潮。但是否如电影里描述的一般,MECT能消除人的痛苦呢?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患有抑郁症的女孩,为了使自己忘记喜欢的男孩,选择了一种“神奇”的治疗方法,让自己失去两人相处的记忆……这是电影《如果声音不记得》中的场景。电影中女孩选择的治疗方法,叫做MECT。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抑郁症患者选择了这种疗法,小蕾和雅丽就是其中两个。
如今已经治疗结束、病情缓解的小蕾告诉记者,MECT常规情况下一个疗程为8~10次,每隔一天做一次,从进入手术室到麻醉苏醒全程大约要1小时。小蕾回忆做完最后一次治疗时,“当时有点蒙,分不清白天还是晚上,我问我妈现在几点,我在哪儿。但能感觉到大脑特别轻松,有一些记忆忘了”。
17岁的小蕾双手手腕遍布十多条割痕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像小蕾那样感觉“轻松”。
26岁的雅丽曾是个优秀的大学生,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她学东西很快,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但她快毕业时,“突然感觉抑郁了,觉得心口痛,医生说是躁郁”。
毕业后,雅丽住院做了MECT,“后来才发现抑郁不是噩梦,心口痛也不是噩梦,真正的噩梦是做MECT以后”。
“人的记忆是一个体系,不光只有记忆本身,还有当时的感受,当时的环境。它就像交织在一起的线团,想毁掉其中的一根线只能毁掉整个线团。”雅丽说,“以前我买一件新衣服都会觉得很开心,现在就是送我一家服装店我都没有那种开心了。”
雅丽回忆,做完MECT后看不懂电视,听不懂别人说话,丧失了学习能力,“就算当时很认真学会了,过两天就又忘了,就像从来没有接触过一样”。她觉得自己像一个空架子,“仅有一副躯壳,而没有了灵魂”。
虽然做完MECT距今已经4年多,但治疗给雅丽留下的影响还在:工作中跟外人打交道时,她很多时候理解不了对方的感受,不能与他们产生共情。
MECT治疗究竟是怎样的过程?近日,记者来到省内一家精神病医院,全程旁观了一次治疗过程。
1月21日下午,一间病房内住着两位次日要做MECT的病人。主治医师进去时,其中一人正在吃香蕉,递给医生被婉拒后,他打趣道:“明天(做完治疗)不认识你了,可就不给你吃了。”一旁的病友嘿嘿地笑着附和。
医生提醒他们晚上10点之后不能进食、喝水,叮嘱洗澡以保持头发洁净,否则会影响通电效果。护士将二位患者带去称体重,医生根据体重调配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
1月22日上午8点刚过,8位患者在医护人员带领下走出病房。MECT室在一条长廊里,明晃晃的不锈钢门框,三道门锁。进了这道门再出来,他们的大脑将可能如电脑般被“重启”。
患者进入第一个房间后,报姓名确认身份,再检查家属签署的手术知情同意书。进入第二个房间,护士确认患者全身上下没有金属物品、隐形眼镜、活动性假牙以及牙齿没有松动后,患者方可进入治疗室。
治疗室内,两位医生、一位麻醉师和一位护士已在等候。患者躺上床,拉上床栏,手脚被塑胶环固定到床上。护士依次解开患者上衣靠近脖子的扣子,裤子的扣子。
一切准备就绪,医生给病人戴上氧气面罩,里面有吸入性麻醉剂,护士给患者手背扎上留置针,4分钟后,观察心率的监测屏幕上波段趋向一致,“嘀”声加快,表明病人已进入睡眠状态,麻醉师开始往留置针筒里推麻醉剂。10分钟后,屏幕波段变窄,“嘀”声放慢,频率稳定,此时病人已进入麻醉状态,医生再往留置针里打肌肉松弛剂。
之后,医生一边观察监测屏幕,一边以相同频率往氧气面罩里打气,打气声和仪器“嘀”声此起彼伏。待监测屏幕上黄灯亮起,医生将两个电极片贴在病人左右太阳穴,大约一分半钟后,医生摘掉电极片。5分钟后,黄灯灭,医生拔针,摘掉氧气面罩,护士将病人推入苏醒室。
躺在苏醒室病床上的病人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仿佛在睡一场回笼觉,8张病床无间隙并排摆放,墙上有4个电脑监测器。
9点08分,第一个患者睁眼。
护士走过去:“什么感觉?想吐吗?”
“不想,这是在哪儿啊?”
“等会儿告诉你,举右手让我看看,嗯,左手,好,抬左腿,右腿。”依次完成指令的病人可以下床站立、走动。
11点37分,所有患者都苏醒了,有一人对着垃圾桶呕吐了两分钟。
回病房楼的路上,已是中午,来时有说有笑的8人,此刻不再说话,来时手挽手的二人,一人走在队前,一人走在队尾。
12点30分,病人可以开始进食。记者跟随主治医生来到前一天的病房,床头是昨天剩的几根香蕉。医生问:“饿不饿,喝点粥,也可以吃根香蕉。”
昨天还在请医生吃香蕉的患者却说:“不知道是谁的香蕉,俺可不吃。”
据北京安定医院官网介绍,该院是目前国内进行MECT治疗患者人数最多的医院,近三年年均治疗患者二万五千例。MECT是精神科治疗领域一项适应范围广、起效快、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是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脑细胞同步放电,产生一次癫痫大发作,从而脑内的神经递质代谢也会产生相应改变,使精神症状减轻甚至消失,而达到治疗精神障碍的一种方法。
在《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年22期《MECT疗法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及预后的影响分析》一文中提到,实验得出结论,MECT治疗能改善抑郁状态、提高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患者会误以为MECT能消除痛苦吗?”1月8日,记者就MECT相关问题采访了河南某精神病医院MECT科室主任医师,该医师解释说“不是误以为,是确实可以”。
针对小蕾和雅丽治疗后的不同反应,该医师表示,MECT虽然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精神疾病的治疗,但实际上会受治疗方案、患者个体情况的影响达到不同的效果,每个人恢复记忆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该医师称,记忆障碍是治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抑制什么时间段的记忆无法人为选择。并且,MECT治疗并不能起到根治的作用,还需要配合长期心理咨询,患者也很有可能无法靠电疗忘记过去的悲伤,还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影响,比如恶心、头痛或肌肉疼痛,在极少数情况下,会导致严重的心脏问题。
该医师还建议,并非所有类型的精神疾病都适用MECT,只有出现下列情况且在经过专业诊断标准后才考虑使用MECT:异常兴奋,非常容易冲动,情绪失控时会伤人或砸坏物品;严重抑郁,自我攻击倾向非常严重,曾经自杀/自残等;全身木僵,行为迟缓,思维停滞不前;无法吃药,药物治疗已经没有效果等。(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链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预计有超过3亿人饱受抑郁症的困扰。据估算,2019年,中国泛抑郁人数超过9500万人,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
见习记者 许度寒/文 记者 赵墨波/图
编辑 杨阳
审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