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有一天,早上醒来,面对的是爸爸妈妈愉快的笑脸,面对的是老师轻松的问候,面对的是同学们在高三之前,甚至是在初三之前,甚至是幼儿园,那种天真而简单的眼神。
我希望自己可以永不长大,可以永远牵着爸爸干燥的手,依靠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我也希望,我很快长大,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可以承担起现在所有觉得沉重的负累。
那个时候我说不定也可以有自己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过得轻松快乐,可以让他们不要像我这样累,可以往更远的地方飞,如果能有机会,和爸爸妈妈说这些话,该又多好啊。”
这是《小欢喜》中,丁一留下的一段话。
那个孩子从最初在墙上写满“我恨”,到最后温柔的对乔英子说:“祝你睡个好觉。”孩子们说,丁一最后的温暖给了英子,可事实上,丁一一直是个温暖的孩子。
温暖到不愿意伤害别人,所以选择伤害自己。
正如大部分的抑郁症患者们。
一般而言,发现抑郁症症状,带孩子去医院,积极配合治疗,应该是最合理的流程。
然而,这只是理想状态。
孩子们说,家是畅所欲言的地方,因为没有人会听你说话。
我们总在宣传,好好坐下来聊聊,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如季杨杨与父母发生争执,事后双方都会致歉,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讨论问题。
可是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大多数孩子和父母没有平等交流的权利。
孩子们一旦提出与父母不同的意见,得来的要么是“为你好”,压下孩子全部的想法,要么是“顶撞父母你就是不孝”。
直到孩子抑郁症爆发时,有了在父母眼里过激的行为,父母才开始重视。
然而重视,并不代表重视孩子的病症,更不意味着父母们会想办法缓解病症。
大部分父母发现孩子有过激行为如自残、自杀等,会在第一时间指责孩子轻视生命,认为孩子太作,然后用伦理纲常继续压迫孩子。
直到事情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或悲剧真正发生,有些父母甚至还会责怪孩子不考虑父母感受,私自结束生命。
就像英子明确向妈妈表明自己想去南大,而妈妈却责怪英子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直至最后检查出英子中度抑郁,中度焦虑,在医生的梳理下,宋倩才逐渐意识到问题。
换到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如宋倩一般极端的家长,在发现问题后能及时反省?
就如丁一的父母,直至儿子离世,仍然不知道孩子究竟怎么了。
许多人问,孩子怎么平白无故的就得了抑郁症?就像乔英子的妈妈,哪怕英子当面和妈妈大吼“我就是想逃离你!”,宋倩依然会问医生,英子为什么会患抑郁症。
大人们总说孩子不懂事,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可孩子患上抑郁症,其实和父母脱不开干系。
在百度百科关于抑郁症的描述中,有一条看起来很敷衍,却也是事实: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依旧尚未有明确定论。
尽管明确说来,遗传因素、父母的育儿方式、孩子生活所处的环境、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校园暴力等等,都有可能致郁。但真正导致患者抑郁,却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
正如宋倩咨询医生时,医生说,抑郁症有百分之七十的病因来自于基因,而另外百分之三十,则是外来因素。可宋倩回想,家族没有人患过抑郁症。
许多在父母眼里无关紧要的东西,变成了孩子心中致郁的病因。
是以,我们很难找到真正的致病因,所以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在问题发生后,质问孩子为什么会出问题,更不是凭着自己的想象单方面与医生对话,而是提前给孩子真正的关心和尊重,并在发现问题端倪时,及时查明。
抑郁症患者一般会出现一些让人觉得“作”、匪夷所思、自暴自弃等思想。人们对抑郁症患者的行为难以理解,抑郁症患者同样难以正常的理解大部分人的语言。
正如丁一自杀那一晚,遇到乔英子时,他手足无措的和英子打招呼,看起来正常的与英子对话,却时刻保持着紧张。
人们称赞这一群小演员的演技好,而丁一的一连串小动作,却恰恰展现了抑郁症在试图粉饰太平,与人正常对话时的真实心理。
最后,丁一决定与英子告别时,选择了答非所问,其实这也恰恰如抑郁症患者一般。
英子问:你是要回家吗,还是…
丁一却回答:祝你…睡个好觉。
抑郁症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短时间内分析不出别人话语中的含义,从而出现对答困难的情况。
正如当初那个考上全国最好大学的学霸,临死前的最大愿望,却是睡个好觉,那一句“祝你睡个好觉”,既是对英子祝福,其实也是丁一对长期无法入眠,直至最后无法上学的自己,最后的祈愿。
失眠,同样是抑郁症患者的第二种症状。
正如英子不断地对着手机叙述,记录自己失眠的日日夜夜。
与之相对的,部分抑郁症患者也可能表现出浑身无力等症状,除了睡觉,什么都不想做。
当然,仅仅以上两种症状,并不能证明一个人患了抑郁症,就算是长期心理偏抑郁,也仅仅是症状而已。
抑郁症和抑郁是两个概念。
抑郁仅仅是一种症状,而抑郁症则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想要先对孩子是否抑郁进行预判,还有许多症状,也需要了解。
1、心情持续低落
主要表现为持续一段时间的抑郁心情。
轻度抑郁症患者会闷闷不乐,很少有事情会让他们感到高兴,对大部分事物失去兴趣。而重度抑郁症患者,则会时常被绝望包围,身体也会伴随病痛,在他们心里,死了,远比活着轻松。
然而,若仅仅是心情低落,我们可以要求孩子们自我坚强,可在此基础上,孩子还可能被无用感充斥,时常对自己、他人、社会感到失望甚至绝望。在抑郁症的折磨下,孩子们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否定自我价值,时常自责,甚至会因此出现幻觉,以及更严重的症状。
例如英子,从对着手机留言,记录自己“总是想哭想要逃离”的心情,逐渐从脸上消失的笑容,确认无法参加南大冬令营后,英子甚至无法再对自己曾经热爱的天文提起兴趣。
2、意志活动消减
主要表现为反应延迟、生活被动、拒绝与人交往、拒绝多余的活动,时常喜欢发呆独坐。严重的抑郁症患者,甚至连基本的生理需要都难以顾及,不语、不食、不动,若是症状发展到这种程度,则是“抑郁性木僵”。
然而,哪怕是“抑郁性木僵”状态的抑郁症患者,依然会被痛苦和悲伤折磨。意志活动消减也是促使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关键症状,他们总会因此认为自己是多余的那一个,严重缺乏自信心,将结束自己的生命当作做好的解脱,解放自己,也解放身边的人。
3、认知功能故障
研究认为,抑郁症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导致认知功能故障。
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反应延时、注意力出现障碍、学习困难等多方面能力减退。
4、身体故障
主要表现包括前面睡眠障碍、无食欲或暴饮暴食、体重暴增或暴减、便秘、身体某部位出现疼痛等身体各个方面出现问题。
英子失眠第五天的时候,说自己的愿望是能睡个好觉,丁一说,我就是成宿成宿的睡不着,上不了大学了。
其实两人都是被睡眠障碍折磨。
一般而言,以上症状出现四种,就需要到正规医院确认情况,一旦确诊,更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此外,配合调理孩子的情绪,在生活方面对孩子多关注,多照顾,理解和尊重孩子,才能从根源上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症。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只有一点点小欢喜,当抑郁症到来,父母不该成为最不理解孩子的人,而是积极的配合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帮助孩子从抑郁症的阴影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