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的非洲大陆上,生活着一种名叫猴面包树的大型树种,它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体型最大、寿命最长的植物之一,据说最长可以在地球上延续五千年之久的生命,而且可提供的资源丰富,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作“宝藏树”。
然而在猴面包树引进中国后,它的两大独特性荡然无存不说,就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变得十分困难。即便是侥幸存活下来的猴面包树,也只能作为观赏植物在我国市场上流通。
那么,非洲人口中的 “宝藏树”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又为何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水土不服呢?
很多人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总以为它是一种象形的别称,其实“猴面包树”就是这种树木的官方学名。在非洲,猴面包树的生长进化历史已经十分悠久,尤其是位于其大陆中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这种树木数量最为密集的栖息地。随着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传播,在距离非洲大陆四百公里外的马达加斯加岛,以及更远的澳大利亚北部、地中海沿岸和北美洲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猴面包树的身影。
可只有在非洲,猴面包树内在的资源价值才可以被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居民甚至将其称之为“生命之树”。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猴面包树的食用价值。虽然名字里带有“面包”二字,这种树也仅仅是外形与之类似,并不是真的能够结出面包。但即便如此,猴面包树的果实依然是当地非常著名的水果种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么高大的树木,它的果实应该也小不了多少。果不其然,一颗普通的猴面包果差不多就相当于一只足球那么大,果肉鲜嫩多汁,味道多少有些酸涩,可是在热带水果中也算得上比较可口。
要知道,在非洲中部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生活贫苦的老百姓们能有口吃得已经十分不易,更不用说去挑剔它的口味。
除了猴面包树的果实,它的枝干和树叶也是非洲朋友重要的食物来源。从这个角度讲,当地人把面包用于这种树木的命名,似乎在肤浅的外形之外,还多了一层颇有些心酸的含义。
果实吃了不要扔掉它的外壳,猴面包树身上还有同样重要的资源经济价值。就拿这一外壳和树皮来说,由于它们坚韧的特性,可以被当作绳子和布匹的原始材料。而存在大量水分的树干部分,也能够成为当地制造纸浆的重要基础物资。当然,能吃的猴面包果也被他们榨成果汁,并且作为商品进行销售,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合理充分利用。
树干里有水,果实里有水,在水源稀缺的非洲热带地区,让整个猴面包树作为一间大房子居住怎么样?
这也就是猴面包树另一重要的意义,内部的开发利用价值。因为猴面包树的内部能够储存足够份量的水和食物,而且还会起到降温避暑的作用。所以只要保证树屋的安全性,不仅是当地人可以在旱季少雨时临时居住,将其包装成特色的旅游项目,对外来人开放,同样可以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我们国家有句俗语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实际上,这句话不只是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大多数都难以适应与原本不同的生存环境。
关于猴面包树在我国为何长不大这一问题,我们先要从所有地理因素分析的关键所在——气候说起。解释起来其实很简单,中国现有的气候类型并不完全适合猴面包树的生长需要。至于到微观层面,我们就必须要综合整理我国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然后再与猴面包树的原生环境进行逐一对比。
在猴面包树的老家非洲中部,基本上都是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这就为它们的生存进化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影响因素,最终导致了现在的猴面包树对于土壤的要求的并不是很高。
就以这种树木分布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坦桑尼亚为例,他们就整体几乎全部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分明的特殊降水规律让当地的土壤十分贫瘠。在这种艰苦苛刻的情况下,猴面包树尚且能够顽强地生长。那么在自古至今都以农耕为立国之本的我国,不分东西南北,我们尽可将其归类为适宜猴面包树根系生存的土壤条件。
在我国的华东和华南地区,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共同交织出鱼米之乡的富饶景象。而其中的福建省和广东省,也是中华大地为数不多能够成功种植并存活猴面包树的省份。可是即便如此,也只能证明这些地方的温度和湿度,能够在某一时段内满足它的生长要求。
虽然猴面包树可以适应高温干旱,而且存水能力很强,但这其实也恰恰说明了它们并不一定能在温湿环境中继续照常生存。这个说法并不矛盾,因为存水能力就代表着吸水能力,无论是高湿度还是低湿度,猴面包树的吸水能力都是不变的。
也就是说,在我国华东华南的湿度条件下,必然就会导致猴面包树因吸水过多而引发的问题。这就好比一个特别能喝水的人,能喝与需要喝可不能划等号,只有相对干旱的气候环境才能保证他的存活,而如果让他去一个水源丰富的地方,无疑是把他推向绝路。
当然,任何生物都能够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做出自身的改变。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猴面包树在中国失去了在非洲那么巨大的体型,以更小的姿态,其实是为了吸收高湿度空气中更少的水分。
既然那里的湿度不好适应,在幅员辽阔的中国难道就没有类似非洲沙漠草原那样干旱的气候吗?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当然也有相应的分布,不过并不是热带气候。这就是我们国家的西北边陲,尤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夏季的高温干旱令人难以忍受,却正好符合猴面包树的栖息习性。然而一旦到了冬天,这里的气温足以降到零下十度。此时不必说是猴面包树这样的热带植物,就算是很多生长在温带地区的阔叶林树木也早已凋零。
简单总结一下,猴面包树在我们国家,温度适宜的地方湿度不适宜,湿度合适的地方温度又不相匹配。所以无论是中国境内的何种气候类型,都不能做到与其原生的非洲中部地区环境十全十美的相似。
不过相对来说,华东华南一带更符合猴面包树的存活要求,因此也能够让我们的同胞不出国门,就可以些许窥探到这一非洲“生命之树”的大体样子。
而除了对我国自然气候的不适之外,猴面包树难以存活生长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略,那就是异地植物换地生根的客观技术难度。
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猴面包树种植,我们国家引进这一树木完全与生物自然选择无关,而是人为的嫁接移植行为。这就与是不是猴面包树没有太大关系,哪怕是一棵普通的果树,贸然换一个生存环境也很难让它根植在陌生的土壤,即便搬家成功,它的样貌和结出来的果实也很可能与原来大不一样。这就需要生物科技的发展,再配合自然环境进行移植。
说了这么多,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外来生物水土不服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有换了新环境之后肆无忌惮生长的入侵生物,当然也就有这些不愿离开家乡之后难以生存的生物。
无论是二者中的哪一种,都应该遵从不同生物的内心选择,以及大自然物竞天择的沧海桑田,而不是人为强行对其进行改变。人类对与我们共生的万物干扰得已经太多,向往自由的生命自会找到出路。说不定有一天,你也会在家门看到某种原本距离万里之遥的生物,它跟随大自然的选择,飘洋过海来到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