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美术在隋唐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白瓷发展很快,青瓷也有很大的发展,长沙的釉下彩绘瓷器,更是名噪一时。特别是唐三彩的出现,标志着唐代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至今仍驰名中外。
在唐代陶瓷美术中,唐三彩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是一种挂釉的陶器物,与汉代已有的浅绿、粟黄等釉器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唐三彩实际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所烧作品用得最多的色彩是黄、绿、白三种颜色,唐三彩的名称也就由此而来,实际上,它所用的色彩远不只这三种,还包括蓝、赭、紫、黑等颜色。
唐三彩器物形体具有圆润、饱满的特点,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相一致。它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人物、动物和日常生活用具等类别。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协调,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
唐三彩主要产自于西安、洛阳、扬州,它们是陆上和海上丝绸古道的联结点。早在唐初,唐三彩就输出国外,且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的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我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唐初就开始了唐三彩的制作,其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初创走向成熟时期、高峰时期和衰退时期,这三个阶段与通常划分的唐代的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即初唐、盛唐、晚唐大致相同。公元7 世纪初到8世纪即武德年间至武则天执政以前,是唐三彩的初创时期。此时的品种较为单一,多为单一色釉而不是色彩斑斓的三彩陶器。这个时期的作品以陕西礼泉县唐太宗时代的名将张士贵墓出土的釉陶器和郑仁泰墓出土的彩绘釉陶器为代表,但这里的陶器还不能算是典型的唐三彩陶器,虽然,这时期已经开始了唐三彩的烧造。第二阶段为武则天上台到唐玄宗统治时期,这一阶段包括了开元天宝和整个盛唐时代。随着唐朝国力的强盛,唐三彩陶器也随之进入鼎盛时期。因为经济的发展,厚葬之风随之滋漫,无论皇亲国戚、文武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拿唐三彩陪葬。现今所见的唐三彩陶器,大多出于这一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烧造的最高水平。然而,“安史之乱”的出现,导致了唐王朝政权的动摇,政治经济开始严重衰退,再加上厚葬之风一去不复返,唐三彩的制作也随之进入了衰退期。此时,唐三彩的烧造已成了强弓之末,随着唐政权的衰亡,唐三彩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