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姓经常所说的“五谷杂粮”是一个非常笼统的bai概念,这五种谷物在古代和现在、地理上的不同区域以及不同领域的说法都不尽相同,这种习惯说法主要起源于古代的五行学说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形成的现象,其实谷物有很多种,绝不至于这五种。
谷物有主食和辅食两种,现在一般中国南方主食偏向大米,北方则侧重于小麦,大米和小麦之外的谷物统称杂粮,五谷杂粮合起来泛指所有的谷物。
“五谷”现在一般指稻米、小麦、豆子(大豆为主)、玉米、薯类等,其中玉米和土豆来源于美洲,番薯来源于菲律宾,在明清时期引进中国种植,大规模的推广后,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很快成为主要食物,它们的地位在民间自然也水涨船高,很快上升到五谷的行列。
“五谷”的提法来源:
最早记载五谷的是《论语.微子》,当时孔子和弟子们出行,子路掉队,问一个挑着担子的老农,夫子在哪里?这位老农的回答非常搞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老农以为子路问的是谷物,所以说出了这样的话。四体是指两只手两只脚,五谷当时指的是:稻(大米)、黍(黄米)、稷(小米,)、麦、菽(豆子),在当时这五类谷物是百姓的主要食物。
五谷在各地和历史不同时期也有差异,不过大同小异,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五谷才有诸多的变化,到清朝中后期后,外来的玉米、番薯、土豆等异军突起,在百姓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排名自然上升,五谷中自然增加了玉米和薯类。
五谷杂粮指bai常见的土地农作物是水稻、du麦子、小麦、高粱和zhi大豆,这也是人们日常饮食dao材料中使用最多zhuan的。
水稻经过加工变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而麦子和小麦都可以磨成面粉,高粱则可以酿酒,大豆可以炼油,所以五谷贯穿我们日常饮食。
当然其中每个类别又有很多,比如稻谷旗下又分为大米、小米、红米、紫米、糙米等,相对的每种米又有不同的功效,比如紫米有益气补血、暖胃健脾、滋补肝肾、缩小便、止咳喘等作用,各项搭配其来吃对身体很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