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创作在唐宋时期就已经达到了一个极其繁荣的阶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清乾隆年间的蘅塘退士孙洙就曾经编著《唐诗三百首》作为儿童就学读物。
可是,在孙洙选编的三百多首唐诗里,有五言、七言古诗,甚至还有乐府诗,唯独没有六言诗。
六言诗似乎很小众,纵观《全唐诗》,在几近五万首唐诗里,收录的六言诗还不过百首。
显然,六言诗在当时还不是诗歌的主流,但是,因其每一句都有三个音步,两字一顿,音节响亮,读起来特别富有节奏感,同时又带着强烈的画面感,所以也是深受读者青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三首六言诗,感受一下它的诗情画意。
01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唐 王维《田园乐七首 其六》
赏析:雨霁天晴,清晨,山里的空气特别好,桃花灼灼,花朵里还含着昨晚的雨滴,柳丝摇曳,笼罩在淡淡的春烟里。
风雨过后,庭院里铺满了落花,家中的小童还没来得及打扫,莺儿在枝头欢快地啼叫,室内,酣眠的诗人还未从梦中醒来。
虽然都是山水田园诗,王维的这首《田园乐七首 其六》却和孟浩然的《春晓》却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意境上。
孟浩然的《春晓》是写意,颜色是笼统的,花也是笼统的,甚至于鸟声也是笼统的,他临摹出来的意境是读者自己从诗句里间接地悟出来的,如一幅泼墨的山水画。
而王维的这首诗则写意和写实兼具,绘形绘色,像工笔画,他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生机勃勃的春天图画。
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而他的这首六言诗就把他诗中有画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整首诗绘形绘色,似一幅春天的画卷,它从构图到色彩再到细节,无一不恰到好处,令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读诗如在画中游一般,那种岁月静好呼之欲出。
诗人简介: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和元稹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有诗佛之称,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人物,有《王右丞集》等作品传世。
02
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
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唐 刘长卿《寻张逸人山居》
赏析:山中的小路蜿蜒曲折狭窄难行,路两旁山石陡峭林立,感觉这样的小路只有鸟儿才能飞过。
可是,尽管如此,这空寂的山林中还是有人家居住,诗人要寻觅的隐士张居士就住在这里面。
从山里流下来的溪水上飘着朵朵落花,看来,张居士居住的世外桃源一定就在这大山的深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就在那一溪落花处。走得精疲力竭的诗人刚刚要放弃寻找,却忽然眼前一亮,那片片落花又给他带来了希望,不由得又加快了脚步。
人生总会有许多不期而遇的温暖,也会有山重水复时的柳暗花明,只要坚持下去,说不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因为总有许多的美好吸引着我们前行,希望就是动力,只要不轻言放弃。
诗人简介:刘长卿,字文房,唐代诗人,儒客大家,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及第,工于诗,五言尤佳,有《刘随州集》传世。
03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唐 顾况《过山农家》
赏析:霁雨初晴,天色晴好,诗人一大早就启程去山里拜访山农家。
他走在横跨山溪的木板桥上,桥下泉水淙淙,空谷清幽,让这一路叮咚作响的泉水愈加清脆。
诗人登山涉水,临近中午时终于到达山农家,茅檐陋舍,偶尔几声鸡鸣,是这个小山村更显得悠然宁静。
连日阴雨,天空好不容易放晴了,农人们忙着生火焙茶,在谷场上翻晒稻谷,又怕怠慢了客人,不住地说着歉意的话。
板桥人渡,茅檐鸡鸣,焙茶烟暗,天晴晒谷,移步换景,诗人截取了他访山农家的四个不同的场景,各自入诗成画,轻快自然,朴素清新,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泉声衬山静,鸡鸣烘舍幽,焙茶晒谷又极富农家生活气息,四个场景四幅画,诗人用他那一只如花的妙笔,用六言诗的形式为读者描绘出了江南山乡特有的宁静和美好,令人神往。
诗人简介: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唐朝诗人、画家、鉴赏家,唐至德二年进士及第,工于诗,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有《华阳集》等作品传世。
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溪边。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唐 朱放《剡山夜月》
当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在沃洲山上升起的时候,那夜行的小舟已经载着游人回到了剡县溪边。
归心似箭,一叶小舟在映满黄花的水中轻快地行驶,急速地前行,时而惊起水中栖息的白鹭。
月上东山,舟行水中,黄花芬芳,白鹭惊鸣,这样美丽的的夜晚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
六言诗的美在于它的诗情画意,它那极强的画面感会在不知不觉间把读者带入一个唯美的境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如果您也喜欢,就多读读六言诗吧,去感受它的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