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一篇是这样的: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翻译为大白话:子贡请教怎么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要说的话,做到以后再说出来。”
我们小时候上学时,老师总会问我们“长大以后想要当什么?”
有人回答“我长大了要当医生。”“我长大了要当老师。”“我长大了要当宇航员。”等等,如果让孔老夫子听到,恐怕都要挨训了。
在孔门四科里,言语科排第二。孔子认为要“先行后从”,换句话可以理解为,不要只做一个空头承诺者。
又,《汉书》有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说的是人若只是站在河边,看着河里肥美的鱼而艳羡不已,不如回去织网来捕鱼,岂不更实在?
空怀壮志,不如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
01 与其做一个空想者,不如将行动进行到底
全球五大演说家之一——安东尼·罗宾的故事。
罗宾并不是出生在贵族家庭,他的原生家庭非常混乱不堪,他在自传里都是用“混乱”和“虐待”来形容他小时候的家庭生活。他曾有过四个爸爸,母亲改嫁过三次,家中三个孩子,罗宾是老大。
罗宾7岁时,父母离异,上高中时一边读书,一边到处打杂工来养活他的兄弟姐妹。在他刚满17岁时就离开了家,决心要改变他的生活。但是因为学历低,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
他摆过地摊,当过餐厅服务员,跑过推销,最后在一家银行里做洗厕所的工作。但是赚钱哪有那么容易,23岁了,始终还是穷困潦倒的样子。
有一次,他向女友求婚,因为住所的简陋而被拒绝了。非常沮丧的他,迫切地想要改变现状。那时,一位朋友推荐他去跟潜能大师吉米·罗恩学习,说不定能帮他摆脱困境。
当时,罗宾全部就只有900美元的家当,而大师的课程要1200美元。但是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改变,于是他就到处去借。
但是谁又愿意借给他呢?他跑遍所有亲戚朋友,还有44家银行,他们都认为他没有偿还能力。最后,他所在洗厕所工作的银行经理看到了他的决心,便自掏腰包借给了他1200美元。
从此,罗宾就踏上了一条自我成长的道路,后来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演说家。
如果罗宾屈服于原生家庭,也许他现在还只是个打杂工的。当他决心要改变的时候,遇到了大困难,如果当时被困难打败,借不到钱,放弃了,也许他就止步于当时的处境了,也就没有后来的成功。
与其做一个漫步太空的空想者,不如将行动进行到底。只有行动能出结果,才有成功的机会。
02 与其妒贤嫉能,不如努力提升自我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分别占据北方、西南方、南方。
有一次,魏国派出大军,从水路来攻打吴国。吴国地处长江边上,吴国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但是,需要十万支箭来作战。
根据当时吴国工匠的情况,要造出这么多箭,至少需要十天时间,而当时吴国的防守恐怕等不了这么长时间。
正好遇上蜀国的军师诸葛亮访问吴国,诸葛亮聪明过人,周瑜便向他请教如何以最快的速度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需要三天。
众人不信,诸葛亮却写下军令状,若完不成便甘愿被斩首示众。
一直嫉妒诸葛亮才能的周瑜则在暗地里乐开了怀,一心等着诸葛亮完不成任务,命丧黄泉。
诸葛亮则成竹在胸,他让吴国大臣鲁肃准备20只小船,每只船上军士30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插满草。
第一天过去了,不见他有什么动静。第二天还是一样。第三天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没看到。大家都为诸葛亮捏了把汗,若完不成,诸葛亮的人头可不保了。
第三天半夜时分,诸葛亮悄悄地带上鲁肃,神秘兮兮地说跟他一起去取箭。
当天夜里大雾漫天,诸葛亮趁着大雾,命令船队快速前进,靠近魏军营地。又命令船队一字排开,让军士在船上敲鼓呐喊。
魏军听到敲鼓呐喊声,怕他们上岸,又见浓雾重重,不知敌情如何,便命令一万名弓箭手朝有呐喊声的地方一个劲儿地射箭。不一会儿,船身的草把上就扎满了箭。
诸葛亮瞄准时机,命令船队火速转头,很快另一面也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队迅速返回。
待大雾渐渐散去,魏军反应过来时,诸葛亮船队已回营。
故事讲完了,这里想说的是,周瑜虽有大将之材,却心胸狭窄,嫉妒诸葛亮胜己一筹,以军中缺箭为由,心生一计,诱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想置他于死地。可是诸葛亮足智多谋,顺利了完成任务。
与其妒贤嫉能,不如努力让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03 谋定而后动,知行合一
千古完人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的故事。
王阳明算是个官二代出身吧,他的父亲王华中过状元,是朝中的高官。他中进士后,本可以靠着父亲安安稳稳地升官发财。
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年号正德,大太监刘瑾仗着皇帝的宠信,胡作非为,忠心的王阳明上书弹劾刘瑾,却被抓进了锦衣卫的大狱,差点死在狱中。
王阳明明白了不能对皇帝愚忠,但他是一个信奉忠君爱国的儒生,经此一事,他感觉失去了人生追求的意义。
他出狱后被贬到贵州龙场驿去做驿丞,连品级都没,芝麻官都算不上。龙场驿位于深山,像原始社会一样,住山洞,吃饭要自己想办法,他带着两个仆人经常连饭都吃不饱。王阳明对这里的生活很绝望。更绝望的是,两个仆人还生了病。
一生没照顾过别人的富贵公子却要开始照顾起仆人了。但是他很用心,像亲人一样去照顾他们,没有主仆之分。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王阳明领悟到了人生价值,一个人不仅要为自己活着,也可以通过为他人服务来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这也是孔子说的“仁者,爱人”的道理。这就是发生在正德三年的“龙场悟道”。
领悟了良知之后的王阳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发生了改变,之后他开始对这个理念不断完善,并在良知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阳明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
后来王阳明亲身实践知行合一,正德十二年,王阳明被派去赣南剿匪。他从来没带过兵,也没打过仗,靠着良知和知行合一却圆满完成了剿匪的任务。
在这样的良知指导下,知行合一,王阳明招抚那些愿意改邪归正,不再继续当土匪的农民,给他们土地,耕牛,种子,让他们好好种田过日子。而对于那些不知悔改,仍然继续作恶的土匪,王阳明则坚决采取军事打击,最终肃清了九个州府作乱十几年的匪徒,赢得了江西老百姓的爱戴。
原本愚忠的王阳明被贬他乡,在经历过“龙场悟道”后,提出了良知和知行合一,创立了流传千年的阳明心学。后来在心学的指导下,成功完成赣南剿匪任务,还有后来的平定宁王叛乱,阻止皇帝南下,都是对“知行合一”的实践。
谋定而后动,知行合一,才是成功的秘诀。
通过以上三个故事,我们更懂得“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禅意了。知行合一,行动才更有力量,更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