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杨振宁国籍(杨振宁今年99岁,他曾说:我入美国国籍后,父亲始终没有宽恕过我)

杨振宁先生今年99岁了,他身体状态良好。

李政道先生今年95岁了,他身体康健,精神矍铄。

1957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正式宣布:中国留美物理学家35岁的杨振宁和年仅31岁的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而获得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李政道获奖时,二人均为中国国籍。

1962年,李政道加入了美国国籍。两年后,杨振宁也选择加入了美籍,成为美国公民。

为何要加入美国国籍?

对此,杨振宁坦言: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如果不加入美国国籍的话,在生活方面有诸多不便。自从1945年来到美国,杨振宁已经生活了19年。期间,他目睹了许多外国移民在这里的不公正境遇。有一次,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附近一个住宅区订购了一所住宅。但几周后业主却不卖给他了?为何?因为业主发现杨振宁、杜致礼是中国人,没有加入美国国籍。业主说,售给中国人会对他出售其他住房不利。杨振宁对此很生气,去找律师。律师却劝他不要起诉,因为胜诉的机会是零!

第二个原因:如果不加入美国国籍的话,在科研事业方面,会多受掣肘。如果不加入美国国籍,是接触不到更高层次的研究环境的。例如:不能去美国国立实验室。

第三个原因:加入美国国籍后,作为一个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杨振宁能更好的帮助这两个与他休戚相关的国家建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

从这三方面考虑后,杨振宁选择加入美国国籍。

杨振宁入美籍前,他的父亲杨武之三次与他见面,劝他回国。

第一次见面:1957年,杨武之以带病之身与儿子见面,劝儿子回国。

杨振宁的父亲叫杨武之,母亲叫罗孟华。杨武之是非常有名的数学教育家,曾在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任教。

1957年夏,杨振宁和妻子杜致礼及他们的孩子杨光诺来到瑞士日内瓦生活、工作。杨振宁给父亲写信,希望他能到日内瓦来见面,看看从未谋面的儿媳妇和孙子。


接到儿子的信后,杨武之非常高兴,儿子杨振宁自1945年去美国留学,父子二人已经有12年未见面了。杨武之立即将此事报告给周首长,请求能去瑞士同儿子见面,并打算乘此机会劝说儿子杨振宁,要儿子回到祖国大陆,为国效力,为人民服务。

杨武之的请求得到了批准。之后,他以带病之身,经北京、莫斯科、布拉格,一路飞行一路住医院,飞抵日内瓦,与儿子一家见面。

见到儿子后,杨武之给儿子介绍了新中国的许多新事物。他给儿子写了两句话: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他劝儿子要看清形势,中国会一天天强盛起来的,最好回到祖国大陆来为国效力。听了父亲的告诫,杨振宁连连点头,但因种种原因,他没有回到祖国。

第二次见面:1960年夏,杨武之再次赶到日内瓦与儿子见面,劝儿子回国。

1960年夏,杨振宁再次给父亲写信,希望父亲母亲能来日内瓦与自己团聚。杨武之再次将此事报告给周首长,他要游说儿子回国。有关方面同意了他的请求。之后,杨武之偕同夫人罗孟华经苏联、捷克到了瑞士日内瓦。

这次见面,杨武之给儿子、儿媳讲一些自己的和家人与亲友们的情况。他还对儿子说:“如今是新中国了,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从前我们很多东西都造不出来,今天可以制造汽车和飞机。从前常遭遇有水灾旱灾,今天兴修水利,水灾旱灾基本没有了。从前有很多文盲,今天所有小孩都能上学读书……”

杨武之与儿子谈了许久,但依然没能使儿子回国。

第三次见面:1962年夏,杨武之、罗孟华赶赴日内瓦与儿子见面。

1962年夏,杨武之偕同夫人罗孟华又一次到了日内瓦,与儿子杨振宁一家团聚。杨武之和儿子谈了很多话,再三要他把眼光放长远,看清楚历史演变的潮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还是没能使儿子回国。

1964年,杨振宁最终作出了加入美国国籍的抉择。

1973年5月12日,杨武之因病去世。

父亲去世后,杨振宁曾在一篇文章里,描写了父亲三次与他相见,劝他回国的事情:“和父亲、母亲在日内瓦三次见面,对我影响极大……父亲觉得他应当劝我回国,这是他灵魂深处的愿望……他对于我的决定(加入美国国籍)没有抱怨,但我知道,他直到临终前,对于我放弃故国的举动,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