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地壳除了给我们提供了可以立足的坚实大地之外,还保存着地球在过去时的种种痕迹,通过对远古时期形成的地层进行研究,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到,在遥远的过去,地球的自然环境大概是什么样子。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注意到在三叠纪的地层中,存在着一层特殊的灰色岩层,为什么说它特殊呢?因为整个三叠纪的地层都是以干旱为主,偏偏在这层灰色岩层中,却存在着大量的强降雨迹象,比如说淤泥沉积物、泥煤、明显具有被流水冲刷痕迹的石头等等。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这种特殊的岩层在同时期的地层中广泛存在,并且在同时期的动植物化石以及沿海的沉积岩中同样也发现了大量的强降雨迹象。
放射性碳定年法的测定结果表明,这段强降雨时期从大约2.34亿年前开始,到大约2.32亿年前结束,而这也就意味着,地球曾出现过一次200万年的雨季,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整个地球都是以下雨天为主,由于这段时间属于三叠纪的一个时期——卡尼期(距今大约2.37至2.27亿年),所以人们将其称为“卡尼期洪积事件”。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此漫长的雨季在未来还会出现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看看造成“卡尼期洪积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为了若干个板块,随着地球内部的暗流涌动,这些板块也会不断地运动,尽管板块运动的速度异常缓慢,其平均值只有每年几厘米的数量级,但如果时间跨度足够长,板块运动就可以明显地改变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在三叠纪的时候,地球表面的陆地几乎连成了一个整体,这被称为“盘古大陆”,这样的海陆分布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很难进入到“盘古大陆”的深处,正是因为如此,整个三叠纪的地层才都是以干旱为主。
进入了卡尼期之后,“盘古大陆”已经开始裂解,这就造成了地球上的火山运动日趋频繁,于是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它们地球的大气层之中持续累积,引发了越来越强的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随之越来越高,进而导致海洋中的海水被大量蒸发。
大量的水蒸气随着热空气扶摇直上,而当它们遇到高空的冷空气时又会重新凝结成水滴,随后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纷纷扬扬地洒向地面,形成了降雨。
随着火山运动的持续,降雨变得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地球大气层中的气流也变得越来越强劲,进而造成地球表面的降雨区域越来越大,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即使是“盘古大陆”的最深处,也被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笼罩,于是就形成了全球范围的降雨。
尽管大量的降雨能够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同时还可以稀释大气层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但由于火山运动一直在进行,这就会抵消掉降雨所产生的降温和稀释二氧化碳的效果。
如此一来,就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于是地球上的大范围降雨就会一直持续,直到大约2.32亿年前,这场轰轰烈烈的火山运动才平息下来,而“卡尼期洪积事件”也随之结束。
由此可见,地球上之所以会出现此次绵延200万年的雨季,其根本原因就是,较大规模的火山运动持续不断地向大气层中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也就是说,如果未来的地球上再次出现长时间的、规模较大的火山运动,那漫长的雨季就会再次出现,虽然我们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还了解得不够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地球内部依然是暗流涌动,而板块运动也并未停止,所以我们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根据地球板块运动当前的趋势推测出,在大约2.5亿年之后,地球上的陆地又会重新连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