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大明风华:历史中的孙若微,拿了大女主的剧本,却把自己演成配角


在各种架空剧、穿越剧霸屏的时代,基于真实历史背景的《大明风华》忽然横空出世,让我这样喜欢历史的观众充满了期待。

这是一部“大女主”的剧,以明宣宗孝恭孙皇后(电视剧名为孙若微)的一生为主线,再现了从明世祖朱棣到明英宗朱祁镇,六十年间的五朝历史。许多历史人物相继登场,基本还原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孙若微,智勇兼备、雍容大度,她数度挽救大明王朝于危难,成为影响历史走向的一代女主。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孙皇后,却根本没有起到那么大的作用。她对历史的影响不仅比不上武则天、刘娥、慈禧太后等真正的女主,就连她的婆婆、电视剧中被歪曲的诚孝张皇后(张妍)都相差甚远。她从来就没有染指过最高权力,更别提挽救王朝危难了。

其实,她本来是拿到了一个“大女主”剧本的,却无奈演成了配角。


1、为了青梅竹马的真挚爱情,皇帝也是拼了

孙皇后是山东邹平人,父亲是永城县的主簿。巧了,太子妃张氏(太子朱高炽妻子,电视剧中的张妍)的母亲彭城伯夫人正是永城人。偶然一次,彭城伯夫人见到了还是小姑娘的孙氏,立刻被她的聪慧美貌迷住了。于是将孙氏带到了女儿面前,太子妃张氏也是一见欢喜,立刻就把孙氏留了下来,让她做自己的儿子朱瞻基的玩伴。就这样,两个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培养了真挚而深厚的爱情。

身为太子的嫡长子,朱瞻基一生下来,就得到爷爷朱棣的宠爱。太子朱高炽肥胖平庸,不为朱棣所喜,太子之位岌岌可危。然而因为太喜欢这个文武双全的孙子了,朱棣最终还是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

然而,正像贾宝玉无法娶最爱的表妹林黛玉一样,朱瞻基能够保住父亲的太子地位,却没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爱情。

虽然朱棣见过孙氏,也同意她被养在宫中。可等到朱瞻基结婚的时候,他却另外给孙子指定了锦衣卫百户的女儿胡善祥为“皇太孙妃”。孙氏只能屈居于“皇太孙嫔”。

尽管朱瞻基和孙氏百般不愿,却也不敢违背朱棣的旨意。当然朱瞻基是重情的人,虽然没法给最爱的女人正妻的名分,却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孙氏,让她稍有安慰。


几年后,朱棣和朱高炽相继去世,朱瞻基顺理成章地接位,史称明宣宗。当了皇帝的朱瞻基继续英明神武,一举粉碎叔叔的叛乱。然而,他却没有办法满足心爱女人的心愿,只能按照原来的名分将胡善祥封为皇后,孙氏封为皇贵妃。明朝规定,册封皇后,既授予金印又有金册,但贵妃却只有金册没有金印。朱瞻基觉得已经太委屈了孙氏,于是向母亲张太后请求,对于孙贵妃也同样给予了金册金印,开了一个历史先例。

朱瞻基皇帝后虽然身边美女如云,但他最爱的依然是青梅竹马的孙贵妃。为了能让孙贵妃成为皇后,他也是想尽了办法。

宣德二年(1427年),孙贵妃生下皇长子朱祁镇,朱瞻基大喜,立刻宣布大赦天下,给予这个孩子和他的母亲以无与伦比的宠爱。然而胡皇后谨言慎行,并无过错,他没法直接下旨废后。

无奈之下,他只能暗示胡皇后,让她自请退位。于是胡皇后上表,说自己多病无子,请求退位。孙贵妃也赶紧上表谦让,说自己不够格当皇后。她们竟是三推三让,做足了文章。

1428年3月,朱瞻基下旨废去胡善祥的皇后称号,赐号静慈仙师。同时封皇贵妃孙氏为皇后。等待了多年,孙贵妃终于成了名正言顺的“孙皇后”,真是太让人开心了。不仅如此,皇帝依旧对自己情深义重,这人生,真是太圆满了。


2、历史聚焦中的孙皇后,不过随波逐流而已

孙皇后虽然已经正位中宫,无奈此时婆婆张太后还健在。这个女人有智慧有胆识,无论后宫还是朝堂,都享有极高的威望和发言权。她虽然对从小养大的孙氏不错,但也心疼无过被废的皇后胡善祥。时常,她召见胡善祥到自己宫中聊天,在内廷宴会上,亦将胡的位次安排在孙皇后之上。孙皇后为此很不开心,但没有办法,此时后宫还轮不到她当家。

孙氏的皇后只当了七年,年富力强的朱瞻基便突然去世,她升级成为了孙太后。然而,她依然没有发言权。

从朱祁镇的葬礼到她的儿子、9岁的朱祁镇(明英宗)即位,都是张太皇太后主持操办的。此后朝廷和后宫中的大事小情,亦是辅政大臣和太皇太后担当,基本没有孙太后什么事儿(《大明风华》矮化了张太后,拔高了孙若微)。

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去世,孙太后终于已经成为大明王朝最尊贵的女人。大概是当了多年的配角,她已经当不了主角了,担不起历史赋予她的责任和使命。

不知道她是怎么教育的,自己刚刚16岁的皇帝儿子竟是对太监王振言听计从。失去了张太皇太后的震慑,太监王振的势力不断加大,气焰越来越嚣张,逐渐开始败坏朝纲,为所欲为。对此,孙太后毫无办法。


正统十四年,在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御驾亲征北方蒙古的瓦剌部。明军全军覆没,朱祁镇被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随即,瓦剌军队就裹挟着皇帝杀向了北京。

此时朝堂一片混乱,在于谦等大臣的坚决主张下,被推上前台的孙太后同意他们提出的建议,由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主持战守大事。可随后她发现自己的处置有漏洞:儿子被俘生死未卜,朱祁钰借机篡位怎么办?四天后她再下一道懿旨,立朱祁镇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不久,在大兵压境、蒙古人以手中的朱祁镇为要挟的严峻形势下,于谦等人建议朱祁钰登基做皇帝,这是符合大局的。为此,孙太后当然不愿意,但也只能点头同意。

在于谦等人的奋力抵抗下,明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将大明王朝从危急中挽救回来(这里面孙太后的作用真的没多少,主要功劳是于谦和朱祁钰的)。

打退蒙古人后,坐稳了皇帝位置的朱祁钰不愿意再让位,他要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对此孙太后毫无办法,只能任其所为。

她能够做的,是派自己最亲信的宫女万贞儿去陪伴照顾年仅两岁的朱见深(后来发展成一段惊世骇俗的姐弟恋);是想法设法派人带着金银财宝和衣食器物去蒙古,贿赂瓦剌首领,希望他们早日放回朱祁镇;后来朱祁镇回来被囚禁在南宫,她悄悄衣食给儿子,希望他挺过这段艰难的日子。


朱祁钰的命运真是不够好。好不容易坐稳了皇帝位置,又好不容易立了自己唯一的儿子为太子,无奈儿子很快就死去,而自己也病入膏肓。

这时孙太后又活跃起来,1857年正月,在她的支持下,一些大臣发动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复辟成功,孙太后终于又成为备受荣宠的太后了。

从当上皇后到“夺门之变”,孙太后一直身处历史的聚焦点。张太皇太后死后,她更是成为王朝最尊贵的女人。无奈她并没有真正掌控过权力,在这段纷乱的历史大潮中,她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

3、重新正位的孙太后,她为何不肯为于谦说句话?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你一定读过这首“石灰吟”吧?

这是明朝大臣于谦的作品,生动诠释了他一生的品格。历史上,才华能力、功业贡献以及个人品质都一流的人物并不太多,于谦就是难得一个。可是,这个为国为民舍生忘死、毫无私心的人,却在“夺门之变”的六天后,就被复辟成功的英宗朱祁镇残忍杀害。于谦被捕后被抄家,然而真是“家无余财”,让抄家者唯有空手无言退出。

每次读历史,读到于谦被杀一段,总是无比心痛。没有于谦的力挽狂澜,哪里有后来的大明江山,又哪里来的百姓平安?


于谦保卫北京之时,朱祁镇在蒙古军中当囚犯。他可以怨恨于谦,但孙太后不能。她亲眼见证了于谦是怎样的披肝沥胆,是怎样的艰苦奋战?在于谦被逮捕,被杀害的时候,如果她能出面说句话,于谦怎么也不至于含冤而死啊。

然而,她没有说话。

也许,她是为了自己儿子的利益,也深恨于谦;也许,她深知于谦冤枉,但也管不了儿子。既然说了也没用,不如闭嘴。无论如何,她的这份私心实在让人心寒。

在清朝人写的《明史》中,为孙太后开脱。说于谦被杀,孙太后并不知道。等她知道后,已经晚了,为此叹息了数日。如此这是真的,这么重要的朝廷大事她都不知道,更可以确定无疑地证明:在历史中,在朝堂上,她是多么的无足轻重啊。

《大明风华》还没有演到英宗复辟、于谦被杀这一段,不知道编剧怎么能圆过去这段历史?但愿别像黑化皇后胡善祥、矮化张太后一样黑化或者矮化于谦,如果是那样,真是太诛心了!

孙太后在1462年去世,此时已经是英宗复辟后的五年了。这个拿了大女主的剧本却把自己演成了配角的女子,结束了在政治漩涡中跌宕起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