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端午节和粽子的来历传说故事 你知道多少?

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国大夫,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他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继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那粽子的由来在传说中说法又不一样,现分享几个比较有意思的传说故事供大家了解一二。

一:最早起源于南朝梁人吴均写的神话小说《续齐谐记》跟宗檩写的的《荆楚岁时记》当中。

《续齐谐记》关于屈原记载屈原

以五月五月投泪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士人,白云三闾大夫,谓曲日:“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恒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曲依其言。今世人五月五月作粽,并带楝叶及五色丝,皆泪罗水之遗风。

《荆楚岁时记》关于屈原记载

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舟舸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车’,一自以为‘水马’。”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

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其二(比较有点现实)

因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传说三

传说,有⼀天,屈原在江边遇⻅渔夫。渔夫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 

屈原说:“许多⼈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的⼈;将许多⼈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来了。”

渔夫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都是肮脏的,就不该⾃命清⾼;既然别⼈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清醒呢!”

屈原反对说:“我听⼈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弹弹,刚洗澡的⼈总是喜欢掸掸⾐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埋在⻥肚⼦⾥去,也不能拿⾃⼰干净的⾝⼦跳到污泥⾥⽽染得⼀⾝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地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块⼤⽯头,跳到汨罗江⾥⾃杀了。

四周的庄稼⼈,得到这个信⼉,都划着⼩船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哪⼉有屈原的影⼉。⼤伙⼉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体。

渔夫很难受,他对着江⾯,把⽵筒⼦⾥的⽶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年五⽉初五那⼀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周年的⽇⼦,⼜划了船把⽵筒⼦盛了⽶撒到⽔⾥去祭奠他。后来,他们⼜把盛着⽶饭的⽵筒⼦改为粽⼦,划⼩船改为赛⻰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种⻛俗。⼈们把每年农历五⽉初五称为端午节。

从屈原身上,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端午节也由此承载了浓郁的家国情怀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