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王朝,凡帝王都会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以供皇上传递子嗣并享齐人之福。那么具体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都有哪些呢?
一,“三宫”:在人们的印象中,“三宫”无非就是指皇宫中的中宫,东宫和西宫。其实,这只是民间流传的说法。。
真正意义上的“三宫”是指:皇帝,太后和皇后。至于民间所传中宫和东西两宫是这样的:中宫(正宫)也就是东宫,就是皇后娘娘,又称为“元后”。是皇帝正室大老婆,所生的儿子叫做“嫡出”,是作为储君而将来继承皇位。而西宫娘娘则是妾室,是小老婆。所生的儿子是庶出,只要有东宫娘娘的嫡子在,西宫娘娘的庶出子就没有资格继承皇位。
“三宫”在清朝,从皇宫中的建筑来看,有乾清宫(皇上专用)、交泰殿(皇上皇后大婚所用)、坤宁宫(皇后娘娘宫殿),又称“后三宫”。
二,“六院”,六院则是后妃们所居住的宫院,全部后妃的统称。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清朝以后,从皇宫建筑上的六院。
淸后宫“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和永和宫;西路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和重华宫。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六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各嫔妃要住在哪个宫,须有皇上或者皇后亲自指定。
三,“七十二妃”,从唐朝开始,开始出现贵、淑、德、贤四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还有次于妃的嫔妾,她们与四妃合称为"妃嫔"。
“嫔”共有九嫔,不同朝代,名称也不同。从晋朝开始,明确的记录了“嫔”的各个名称,分别有: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隋朝是: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唐初则是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
其实,所谓的“七十二嫔妃”,并不是一个具体人数,它只是一个泛指,比喻皇帝后宫人数众多。
从唐朝开始,后宫中嫔妃开始有了正式的命名和划分。所有后宫佳丽分别冠以“婕妤”、“美人”、“才人”等名号。其中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大家最熟悉的武则天,最初进宫时候,只是一个“才人”,始称“武才人”,是最低的一级。到了唐高宗时,升为“昭仪”,那时就叫“武昭仪”,位于“嫔”中之首。后来又做了皇后,最后当上了皇帝。
皇帝后宫佳丽的多少,往往取决于皇帝个人。
明朝以前皇帝后宫的女子,基本都可作皇帝的储备后妃,所以那时很多皇帝多沉醉于歌舞酒色。
明清时期后宫制度比较完善,虽然后宫嫔妃,宫女众多,但皇帝基本上不会像以前朝代那样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