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哪个朝代定都开封 ?北宋定都开封,选择了繁华,放弃了安全

开封作为八朝古都,先后经历了夏朝、战国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相继在此定都。作为8个朝代当中,最出名的当属宋朝,开封更是在宋朝时期达到历史的巅峰。今天我们看到的《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里面都详细的将北宋都城的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北宋与开封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观点确实是没问题的。但是从军事的角度,开封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都城。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开封作为首都最大的优势便是漕运(即繁华经济的基础),而最大的劣势则是地处平原,四周无险可守。

开封漕运之所以能够成为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漕运对于北宋政权实在是太重要了。而漕运的重要性主要源自于北宋建立之初的政治、军事制度。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是通过“黄袍加身”的军事政变而上位的。在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避免自己的大宋王朝重蹈五代诸朝的覆辙。当时的五代诸朝,都是因为臣子手握兵权,推翻旧朝再建新朝(宋朝就是篡夺后周政权的)。赵匡胤为确保部将不再重演自己黄袍加身的故伎,便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唐以来的政治制度、财政制度、军事制度进行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赵匡胤首先通过“杯酒释兵权”,将手下大将们的兵权收归到自己手中。随后以枢密院和三衙分掌军权,以文臣典兵权并充任地方行政长官,设转运使以掌财权,从而集政权、财权、司法权、军权于皇帝一身。由于担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赵匡胤便采取了“强干弱枝”的政策。他下令天下精兵汇集于京师,史载:“收四方劲兵,列营京畿,以备宿卫”。赵匡胤此举的意图,主要还是怕边疆大军过多,京师兵马过少,到时候出现了割据乃至于反叛的局面。而收天下大军于京师旁边,这既有利于随时镇压地方叛乱,又便于拱卫京畿安全。

赵匡胤这样的的政策,虽然能够避免五代十国那种大将叛变的情况发生,但是如此众多的将士汇集于京师周边,粮草补给将成为一个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王朝就必须从全国各地调集粮草入京,而调集粮草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则是漕运。正是因为这点,所以国家的首都选址首选的因素便是漕运的便捷。

开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大宋王朝都城的首选。开封地处运河与黄河的交叉点上,漕运便利,贸易发达,人烟稠密,自中唐以来就是一个“舟车辐辏,人庶浩繁”的经济都会。特别是经过五代诸朝的发展,开封已成为四水灌都的水运交通枢纽。所谓的四水指的是:第一条是汴河。汴河可以沟通江淮,可以漕运江淮的粮粟,淮南路、江南路、两浙路、荆湖路的租籴。第二条是黄河。陕西等地的菽粟可以经过黄河进入汴河,再运抵开封。第三条上惠民河(即蔡河)。陈、颍、许、蔡、光、寿等六州的漕米,可以通过这条河运送到开封。第四条是广济河。这条河是赵匡胤在建隆二年重新开通的,从开封东北开渠,经开封东南,山东菏泽、巨野、东平等地的粟帛,可以通过这条河运送到京师。水运的便捷,让开封的漕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正因如此,开封成为了北宋都城的首选。

有得必有失,开封能够成为四水灌都的水运交通枢纽,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地势相对平坦便于沟渠的兴修。但是平坦的地势,带来的后果便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纵观历朝历代的首都无一不是有各种天险关隘作为其屏障。秦、西汉、唐的咸阳、长安,有函谷关为其门户;东汉、魏晋的洛阳背依北邙,周围有伊、洛、瀍、涧四水环绕,背山面水同样也是易守难攻;东吴、南朝诸国的南京更是有长江天险,为其屏障。

但是北宋开封,处黄河中下游平原,周围地势平旷,无高山大川之险,历来为四战之地,军事上无险可凭。北宋为了弥补开封的短板,不得不增加军队来守卫都城,也就是所谓的“以兵为险”,当时的人称之为“不因山河之固,以兵屯为险阻”。可惜这样的举措,不但加剧了北宋的财政负担造成了后面的冗兵、冗官、冗费的现象,而且在北宋末年禁军的素质下降,在金国铁骑的攻打下,80万禁军形同虚设。可以说正是因为选择在开封定都,才让北宋王朝如此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