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生子当如辛弃疾,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马作的卢飞快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三国演义》)




1


公元1140年,西夏大庆二年;天眷三年;西辽康国七年;南宋绍兴十年。没错,那时的中华,没有中心。


那一年,靖康之变已过去14个年头,伤痕犹在。


那一年,南渡的李清照阿姨,完成了《金石录》的编订。


那一年,岳飞挥师北伐,收复郑州、洛阳,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那一年,宋高宗赵构一面担心北伐将领尾大不掉可能再次上演陈桥兵变,一面担心真的迎回“二圣”自己就会成为空气中的尘埃,于是下令班师。


也就在那一年,辛弃疾出生了。


宋代不缺忧国忧民的官员,更不缺震古烁今的词人。论慷慨豪壮,他与苏轼并称“苏辛”;论婉约柔媚,他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但你要用著名词人的身份来拍辛弃疾的马屁,他一定会生气地说:“你才是词人,你们全家都是词人。”


写词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真正的职业是英雄,如果英雄算一个职业的话。


2


辛弃疾生在沦陷区,山东济南一个叫“四风闸”的地方。祖父辛赞在金为官,曾担任过谯县和开封等地的地方守令。


但是辛赞可并非汉奸,当年也是迫于生存压力才留在家乡。而且,在辛弃疾年少时,还经常带着他登高远望、指点江山,他告诉孙子:这个国家不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也并非真正的故乡。


1157年,十八岁的辛弃疾通过乡试,要去燕京考取进士。辛赞高兴异常,但值得他高兴的并不是孙子有机会入仕为官了,而是趁此机会可以去金政府的统治中心侦查一下侵略者的战略部署。


果不其然,22岁的辛弃疾趁金军南侵之际组织起了两千人的起义军队伍,在敌后打起了游击战。


指点江山

3


团结就是力量,起义军也要抱团取暖。


当时山东最大的起义军是由耿京领导的天平军,规模近二十万人。


辛弃疾率领队伍全体加盟,成了大公司的合伙人,除此之外,他还化身猎头公司把一个带着一千多人的和尚也拉进了耿京的队伍。


和尚名叫义端,可是这个义端一点也不“义”。不久,他便偷走了义军大印,然后撒丫子就跑,等大家发现情况不对时,连尾灯都看不见了。


要知道,当时辛弃疾任起义军中的掌书记,大印理论上是由他保管的。


辛弃疾请求耿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不对,三天时间,必将义端擒获,如若不能,情愿就死。


三天?你知道叛徒在哪吗?辛弃疾化身福尔摩斯:义端窃印而逃,必然跑去金军大营向新东家邀功请赏了。


说完,他翻身上马化身藤原拓海,一路向北。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宋史·辛弃疾传》)


“辛弃疾,你……你是不是要杀我?”


“这问题问得好,这问题问得我措手不及。你要说不想吧,气氛烘到这了;你要说想吧,确实也是刚想的。”


“我……我知道,你强壮的像个大犀牛;我知道,你力气大的足以杀了我;但是我求求你不要……呃!”


手起刀落,辛弃疾追回义军大印,提着义端头颅飞奔回营,交与耿京。


下马可草檄,上马能杀贼。文人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文武双全辛弃疾


4


追杀义端,只算个热身运动,才使出三分力气,叛徒就倒下了。


次年,辛弃疾代表起义军渡江南下,准备跟南宋政府洽谈合作,共同抗金。


谁知,起义军中又出现了叛徒。一个叫张安国的小首领,经不住金人的威逼利诱,竟然暗杀了大boss耿京,然后劫持起义军投降了金人。


辛弃疾火速集结部队返回山东。为何如此迅速?因为他身边只有五十人。


此时,金军大营多少人?五万人!


五十对五万,电视剧也不敢这么拍呀。


张安国正和手下们在营中饮酒作乐,辛弃疾率领轻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绑缚张安国,又策反金军,杀出重围,全身而退。


叛徒张安国被绑到营外,慌张地问了一个似曾相识的问题:“辛弃疾,你……你是不是要杀我?”


既然你诚信诚意地问了,我就大发慈悲地告诉你,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我不光要杀你,我还要把你绑回大宋,向满朝文武、黎民百姓说出你的罪孽,然后再杀你。”


最后,张安国被押送至杭州斩首。辛弃疾也离开山东,投奔南宋政府。


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见深知。(洪迈《稼轩记》)


祖国啊,我来了!家乡父老啊,我一定会回来的!


独闯金营


5


南宋新皇帝赵昚继位,刚刚上台就改变了老爹的政策,想跟金军比划比划。


这一比划不要紧,符离战场十三万宋军丢盔弃甲,掉头就跑。


此战之后,主战派官员被排挤出朝廷,无数个秦桧又站了出来:吴楚之地不足以争衡于中原,我们还是乖乖割地赔款缴纳岁币吧。


辛弃疾没能上战场杀敌,但他也没闲着。根据多年的敌后侦查和实战经验,他写了十篇论文——《美芹十论》,告诉统治者我们虽然失败了,但金人不是不可战胜的。


你们不要怕,金国只是表面国力强大,GDP挺好看,实际上都是数据造假,各种基础设施都不完善,国内还有种族歧视,老百姓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们可以打,而且要主动进攻,去他们家打。但你们得懂战略战术,不能“浪战”。


明知天下之必战,则出兵以攻人与坐而待人之攻也,孰为利?战人之地与退而自战其地者,孰为得?均之不免于战,莫若先出兵以战人之地,此固天下之至权、兵家之上策。不详其地、不知其势者谓之"浪战"。(《美芹十论》)


那小论文写的,摆事实、讲道理、引经据典、实事求是。可是皇帝老儿连“知网”都不知道,结果自然是零回复。


皇帝看不懂博士论文,那就写个本科生论文——《九议》,这回递给宰相虞允文。


辛弃疾言辞恳切,还发了毒誓:按我说的做,没跑儿,要是还失败,你就把我咔嚓了;不按我说的做,要是能胜利就奇了怪了,你也把我咔嚓了。


苟从其说而不胜,与不从其说而胜,其请就诛殛以谢天下之妄言者。(《九议》)


论文递上去,结果呢:零回复、零点赞、零转发。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月亮啊月亮!你明亮皎洁还不停地转,我两鬓斑白却壮志未酬,你这不是欺负人嘛?真想砍倒月亮上的桂树让光芒普照大地。


其实,老子要砍的不是树,而是人——那群阻碍北伐、投降求和的小人。


青光更多


6


像辛弃疾这样从北方回到南宋的人被称作“归正人”。


啥意思?你就不是根红苗正的自己人,你的思想也不是我大宋“投降主义核心价值观”,回头叛变了咋办?


因此辛弃疾并没能领兵打仗,更没有在中央为官。工作被频繁调动,那可真是哪里困难去哪里,哪里棘手管哪里。


唉!我本后期CARRY,你却让我野区游荡。也罢!也罢!


滁州位于战略咽喉,那可真是“环滁皆山也”,除了山,嘛也没有啊!辛弃疾到任后,先豁免百姓租税,又建起CBD商圈——繁雄馆,不过半年时间把民生凋敝的滁州建设成了富庶的军镇。


江西茶商军起义,两任主管领导攻讨失败,相继被革职罢官。辛弃疾到任后,恩威并施扑灭叛军,又招安其残部,反而充实了国防力量。


湖南发生饥荒,农民组织“乡社”武装对抗政府。辛弃疾到任后,动用各路官仓赈济灾民,还建立起一支特种部队——飞虎军。后来的三十年间“飞虎军”更成了长江沿线一支雄壮的国防力量,颇为金人所畏惮。


这!就是辛弃疾,不光文武双全,还经济、军事两手抓,而且两手都很硬。


你纵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


辛弃疾


7


这个世界真是有趣,有多少英雄就会有多少狗熊,有多少君子就会有多少贱人。


狗熊之所以是狗熊,是因为他们用狗熊的能力来衡量英雄。贱人之所以为贱人,是因为他们用贱人的眼光来审视君子。


你辛弃疾不是文武双全吗?送你一副对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


辛弃疾遭到弹劾,奏章说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


我滴妈呀!说别人坏话还得用上修辞方法。况且你这形容的分明是秦始皇呀。


就这样,辛弃疾被罢官,闲退信州,一呆就是十年。后来,有过短暂启用,不久又被弹劾,又是八年。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八年?


嗟乎!当年,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如今,在南方的艳阳里,却大雪纷飞。早知如此,还不如留在老家抗金。


8


说起来,我们还得感谢那些狗熊和贱人们。


南宋多一个能臣,其实也还是那副熊样。但词坛,不能缺少辛弃疾。


上元灯节,车水马龙、火树银花。铁骨铮铮的汉子也有痴情的一面,在笑语暗香中苦苦求索,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阑珊的角落发现了那个她,(BGM起)是她,是她,就是她……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江西上饶,风光秀丽、物产丰美。辛弃疾为清澈可爱的湖泊起名“带湖”,于带湖之滨修建房屋、开垦土地,干起了农活,自号曰“稼轩”。从此,喂马、劈柴,过上了面朝大湖,春暖花开的生活。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虽说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很是惬意,但曾经那个爱上层楼、登高远眺的翩翩少年而今却已识尽悲愁、欲说还休。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毕竟,英雄才是俺的职业。征战沙场、驱逐胡虏才是俺的理想。


公元1188年,落拓不羁、怀才不遇的陈亮前来拜访闲居的辛弃疾,二人铅山相会、瓢泉共饮,家事国事天下事,敞开心扉、高谈阔论。辛弃疾为这位知己赋壮词一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塞外沙场、快马弯弓,我愿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只可惜如此豪壮的场景却只能出现在梦里。一句“可怜白发生”打破了所有的壮志豪情,名为壮词却悲从中来。


醉里挑灯看剑

9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六十四岁,再度被起用。


你辛弃疾不是要战场杀敌吗?快来呀!有仗可打。


说起来可笑,这次抗金可不是因为统治者大学毕业看懂了辛弃疾的论文。


原来是新任宰相韩侂胄因“德不配位”想通过一场战争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立刻想起了满腔热血的辛弃疾。


打?拿什么打?部队训练了吗?将领选拔了吗?粮草辎重准备好了吗?敌方的战略部署侦查了吗?


没等级、没装备、技能CD中,辅助不插眼、后期不打钱,啥都没有还想开团战?不是送人头吗。这是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呀!


辛弃疾上书皇帝,想要打仗就要做好长时期的准备工作,十年以后再说吧。


韩侂胄可等不到那时候,好你个辛弃疾,本来想以你“主战元老”的身份帮老子站个台,你倒唱起反调来了。


轻举妄动,贸然出兵。结果嘛,自然是大败而归。


京口北固亭,辛弃疾感慨万千,他赞美刘裕气吞胡虏,讽刺刘义隆冒进误国。怀古伤今,句句皆是慨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京口北固亭怀古


10


1207年秋,金人再度对南宋施压并提出以韩侂胄的人头作为议和条件。


韩侂胄竟再一次对金人用兵,这一次他没了底气,想再度起用辛弃疾来支撑危居。可是一切都为时已晚。


病榻上,已经昏死的辛弃疾突然怒目圆睁,用尽了全身最后一丝力气,大喊:“杀贼!杀贼!”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每个时代都会涌现英雄,但有的时代不配拥有英雄。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好男儿志在四方,以天下为己任,不因悲惨的遭遇而易其宏志、失其本心。


人中之杰词中龙,生子当如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