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西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大致位于东经100°~111°,北纬22°~30°之间,西起横断山、哀牢山,东到武陵山、雪峰山,东南至越城岭,北至长江南岸的大娄山,南到桂、滇边境的山岭,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400~800千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
云贵高原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中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海拔在400~3500米之间。
云贵高原上属亚热带湿润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别显著。该区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广,经地表和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落水洞、漏斗、圆洼地、伏流、岩洞、峡谷、天生桥、盆地等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受金沙江、元江、南盘江、北盘江、乌江、沅江及柳江等河流切割,地形较破碎,多断层湖泊。
云贵高原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地区,各民族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是中国森林植被类型最为丰富的区域,动植物资源丰富,富林、矿资源;是古人类起源与扩散的重要地区,历史上存在着夜郎、南诏、大理国等地方民族政权,创造了灿烂的西南夷文化。
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以前,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堆积了深厚质纯而面积广大的石灰岩。距今约2.08亿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纪晚期,印支运动爆发,地壳隆起拗陷交替出现,沉积物不断堆积,来自东部及北部挤压,使物质向一个方向集中,加之受重力均衡作用影响,使地壳逐渐加厚,新生代以来地面迅速抬升,高原形成,距今约3600万年至5300万年前的第三纪始新世时期,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云贵高原被再度抬升。
新近纪到早更新世期间,贵州受到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共同影响,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地貌相对较为平缓,中更新世以来,受青藏高原不断隆升作用的影响,促进了云贵高原的形成,形成了贵州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
贵州西南地区地壳具有双层结构,由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两部分组成,其中杨子陆块和右江构造带基地固结时间以及沉积盖层均有差异,前者基底因晋宁运动强烈影响而固结,震旦纪以来的盖层主要为浅水沉积,后者基底受加里东运动影响而固结,晚古生代以后的地层为沉积盖层 。
广西西北部地区位于华南褶皱系右江弧后盆地褶皱带,右江及其邻区在早中三叠世主要是在特提斯构造域控制之下,出现弧后扩张,形成裂陷盆地,形成了一套近万米厚的地槽型建造。
基岩构造
近南北向乌蒙山造山带和扬子地块西缘元古宙造山带是云贵高原的基底构造层,为铁铜矿床和IOCG矿床的主要赋存层位。汤丹岩群、河口岩群和大红山岩群属古元古代构造岩石地层,并可能具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基底特征,东川运动形成了具有韧性剪切变形的基底构造层。
在中元古代初期,地幔热流体侵位构造-岩浆事件形成了裂谷盆地,构造动力学为火山地堑式断陷成盆,形成东川、禄武、易门和元江沉积盆地。在裂谷盆地成熟发育期,构造动力学为裂陷沉降成盆,因民期和黑山期幔源岩浆侵位事件形成了铁钠质基性火山岩、铁钾质粗面岩、水下火成碳酸岩、火山喷溢-火山热水喷流沉积相等火山-沉积岩相体。
在小黑箐运动/满银沟运动(格林威尔造山期),深源碱性铁质辉长岩类岩浆上涌侵位,形成了同构造期脆韧性剪切带、盆地反转构造和区域不整合面构造。晋宁-澄江期为多重构造体制耦合与转换格局,扬子地块内部和陆缘具有造山带-沉积盆地-深部地幔柱上涌耦合特征,碱性铁质辉长岩具有OIB源区特征。
综述
云贵高原处在青藏高原向湖南、广西丘陵山地的过渡地带,北面有四川盆地,南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靠近热带海洋。高原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呈现出阶梯式的下降,乌蒙山为界可将整个云贵高原进一步分为西部的云南高原和东部的贵州高原。
云南高原
云南高原总的地势趋势为北高、南低、西北最高、东南最低,由北向南呈阶梯式下降。其西北部为云贵高原地势最高带,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有许多终年积雪的高山,如玉龙雪山、梅里雪山、哈巴雪山等,境内的最高点就位于云南和西藏自治区交界的德钦县梅里雪山的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而最低点则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海拔仅为76米,整个高原地势由北向南大致可分为3个梯层,第一级梯层为西北部德钦、中甸一带,海拔一般在3000米-4000米之间,许多山峰海拔还可达到5000米以上,第二梯层为中部高原主体,海拔一般在2300-2600米之间,有3000-3500米的高海拔山峰,也有1700米-2000米的低海拔盆地,第三梯层则为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边缘地区,分布着海拔1200-1400米的山地、丘陵和海拔小于1000米的盆地和河谷。元江河谷和云岭山脉东侧宽谷盆地一线为界,东部高原绵延、西部山川纵横,地貌形态善异很大。这里的山脉河流主要呈现出南北走向,自西向东由高黎贡山、怒山、云岭、无量山、哀牢山等南北走向的山脉和怒江、元江等南北走向的河流相间排列,自北向南,山脉的高度逐渐降低,山脉及河流间的间距在拉大,峡谷深度也在加大,形成了著名的纵向峰谷区。
云南罗平
贵州高原
贵州高原,地势自西向东、自中部向南部和北部兰面倾斜,境内主要山脉有4条,山脉大体上呈现出东北一西南走向,西北部的乌蒙山与云南相邻,呈现出南北走向,海拔一般在2000-2400米之间,贵州高原的最高点位于赫章和水城县交界处的非菜坪,海拔高度2900米,北部的大娄山呈现出东北一西南走向,海拔高度一般处于1000-1500米间,东北部的武陵山脉是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呈现东北一西南走向,中部的苗岭山脉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跨,西部与乌蒙山脉相连,呈现东西走向,其西段、中段、东段海拔分别为1500米、1300米、1000米左右。受地形影响,贵州高原的河流分别向东、向南、向北3个方向流去。苗岭为分水岭,往北流为长江水系,往南流为珠江水系。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