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资源极其匮乏,有限的国土不仅仅只是煤炭、石油、铁矿等化石资源需要高度依赖进口,就连粮食的自给率不足40%也需要高度依赖进口。
虽然许多资源都缺乏,但水资源却十分充足,也正是基于这个因素,日本在地下1000米深处不断储水,并且持续储水的时间将近20年,有数据显示,已经储存了5万吨超纯水。
日本在地下大量储存超纯水的消息被曝光的同时,修建日本福岛核电站排掉核废水的工程也宣布开始了,计划在明年春天完工之后,便可以开始将核废水排入大海当中。
消息一出引起一片哗然,且不禁怀疑日本储存大量超纯水究竟有何目的?而这个问题的答案难免让人与排核废水联系在一起,很大可能是日本明知道将核废水排到海里会污染水资源而囤起来备用。
实际上,这种将储存超纯水和排核废水联系在一起而得出的答案并不正确,超纯水的价值并不是在于饮用,而是能够发挥更大的功能。
超纯水也通常被称之为“PU水”,众所周知,自然界的水当中除了最主要的元素水分子之外,还含有其他大量的元素。而超纯水除了水分之外,几乎不存在其他元素或者杂质,因此得到这个命名。
超纯水确实可以饮用,但将它作为饮用价值实在过于浪费。一方面是超纯水不存在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饮用会导致体内矿物质不足,甚至超纯水在体内还会引起渗透压的变化而导致细胞裂变。
另一方面是制造超纯水的成本比较高,需要具备一套相关的设备系统,经过多重过滤、离子交换、超滤等一道道工序之后才能获得。
在日常生活中,超纯水能够在电子、电镀、化学、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超纯水还有另外一个比较前卫的作用,那就是探测宇宙中的中微子。
人类所生存的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物质,有些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肉眼不可见的粒子、离子等形态,中微子便是其中之一。
甚至,由于中微子的比较特异的性质,在自然界存在的数量虽然不少,却几乎不会与自身或其他物质相互作用,以至于它的存在长期以来一直被忽略,还总是与大量存在自然界的暗物质混为一提,因此被人们称为宇宙当中的“隐身人”。
科学界之所以对中微子展开探测和研究,是因为中微子有助于人类获取更多关于恒星内部的信息,而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是太阳,便是属于恒星。
为了能够探测到中微子,有不少国家建立了相关探测机构,为了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探测器常常需要被安置在地底或者冰层之下。日本也是不例外,将探测中微子的探测器建设在地底深达1000米之处。
日本在20世纪研制出一个探测中微子的装备,命名为“超级神冈探测器”。从外观来看,是一个高度为41.4米且直径为39.3米的柱状不锈钢容器,其内部结构如同巨型“丰巢”,被安置于日本神冈町茂住矿山嗲下1000米深的位置,而这个巨大的容器中所储存的便是超纯水,在光电倍增管的协助之下,能够对有效探测到中微子的存在。
数量庞大的丰巢储水,让该设备的储水量大大上升,原本在1983年就已经建设完成并且开始探测工作的超级神冈探测器,日本在九十年代还继续斥资1亿美元进行扩建,主要是因为原来3000吨的储水量已经不够实验使用,在九十年代的扩建之后储水量达到了5万吨。
日本挥斥巨资建设探测设备,也已经为日本带来了高效的回报,比如,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发布了通过该设备所观测到的结果,论述了中微子不仅有质量而且可以相互交换,这不仅打破了以往科学界对于中微子是“零质量”且不可相互转换的固有认知,同时也为科学界研究中微子奠下了重要的基础。
在2002年时,小柴昌俊又一次发布了通过超级神冈探测器所观测到的结果,证实了中微子振荡的理论,而小柴昌俊也凭借着这项研究结果斩获了2002年的诺贝尔奖。
除了与中微子相关的理论让日本获得诺奖之外,日本通过中微子领域对观察宇宙辐射和太阳活动规律所发布的研究结果,也让日本斩获另一个诺奖,也就是说日本通过这项深埋在地底下1000米储水5万吨的设备,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斩获奖项诺奖。
日本的超级神冈探测器以及所获的科研成果,是目前国际一流水平,这不仅仅给日本科学领域带来响当当的名气,每当日本发布关于中微子研究相关报告时都会引起国际注意和重视。
而日本的研究结果,也让国际上几乎研究中微子的国家进行借鉴和学习,牛顿说“我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日本奠下的基础也确实成为全世界更高探测中微子和更好地了解人类生存的宇宙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