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中国8个传统节日及风俗

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人文常识占据重要地位,考查方式以识记性为主,考察内容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刷题过程中去积累,比如我国的传统节日,除要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还要了解每个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难度稍微大点会结合到一些名人诗句去考察。现将有关传统节日部分知识梳理如下:

一、除夕

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又叫年三十晚上或者大年夜或者除夕。“除”,是“去”;“夕”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之意。因此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或者“除旧迎新”。有哪些习俗呢?全国各个地方又有不同的差异,但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始于南北朝,直到今天,我国人民依然在除夕守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吃饺子,剥花生瓜子儿,看春晚,欢声笑语,喜迎新春。 如韩愈在《春雪》中诗“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又如纳兰容若在《浣溪沙.庚申除夜》日:“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二、春节

春节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一,是农历的岁首,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的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才结束。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了解全国各地的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像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除夕守夜、拜年、压岁钱等习俗非常盛行。 王安石在《 元日 》中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它的节俗活动在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在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另外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农历十月十五是下元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如红楼梦里老太太夫人小姐们猜灯谜过元宵)、吃元宵(闹元宵)等,宋代就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汤圆,用糯米粉做成的带馅的圆子,现在的汤圆有豆沙馅的,有芝麻馅的,有肉馅的等,五花八门,各种味道都有,象征团团圆圆,圆圆满满。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 》中:“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四、寒食节

在这个节日要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时间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因为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渊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战祸流亡他国十几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割自己大腿的肉给重耳吃)。后重耳励精图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但介子推反而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邀他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大火烧死。晋文公为感念其恩,将其葬于绵山,修祠堂立庙宇,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严禁烟火吃冷食,以表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相关诗句如苏轼 《 寒食帖 》 中有:“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五、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时间在公历的 4 月 5 日前后,正好在春光明媚的三四月间,从节气来讲,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小节气。由于二十四节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在气温、降水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劳动人民利用它来安排农事活动。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主要节俗活动有禁火寒食、扫墓踏青(白蛇传许仙清明回钱塘祭祖西湖“偶遇”白娘子)、插柳带花、荡秋千、蹴鞠(踢球)、放风筝、拔河、打马球等。相关诗句如杜牧《清明》里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寻,牧童遥指杏花村。 ”

六、端午节

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已经有两千多的历史,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我们有很多的传说,最著名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咬他的尸体,便用糯米用粽叶包裹煮熟投入江中,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于是端午习俗主要有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或菖蒲、喝雄黄酒、佩香囊等。有文天祥《端午即事》道:“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也有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日:“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七、中秋节

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习俗主要有吃月饼、赏月、燃灯、观潮、赏花(主要是赏桂花)、饮桂花酒、设宴等。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最著名的还是嫦娥奔月,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予他不老仙药,但后羿舍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天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舍不下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伤心不已,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相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唐代李商隐的《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重阳节

在农历的九月初九,中国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所以叫“重阳”。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称。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观赏菊花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中药植物,味道辛辣浓烈,古人认为折之插于头上,驱逐恶浊邪气的侵袭;燃熏后可以避免被虫咬,在这“百足之虫,死而未僵”之时,燃熏之后装入香囊佩戴来驱虫避邪。相关诗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