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武山 ,又名大伾山、三皇山、隞山、成皋山或荥山……, 位于禹贡九州之豫,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过渡缓冲地带咽喉,黄河冲积扇华北大平原“人字汀线”轴端的郑州市北部。
山势自河边陡起,由北而南绵亘不断,通郑之梅、泰、紫荆诸山,峰峦尖秀,峭拔数十丈,朝霞暮烟,变态万状。山上有荥泽西山黄帝故城遗址、秦朝营建最大粮仓之隞仓遗址,以及东、西广武二城,二城之间有广武涧(鸿沟),即楚汉屯兵相拒,议约“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之处。
其麓东跨荥泽,南跨汜水,绵亘五十余里。昔时,依托广武山,“荥播、河、济,往复径通”,京、须、索、郑、丹、沁、砾溪,等重要水系在此会流,天然形成九州通衢绾毂,同时作为自古黄河南北自然分洪的天然屏障,历代古帝王抗洪治水、穴河通漕和天下转输水利要冲,具有当今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郑州荥泽枢纽体系保护利用不可或缺的战略地位。
中国大运河,溯源于《禹贡》贡赋运输路线。禹贡贡道,不仅涉及江、河、淮、济,辐射全国各地众多河流,且以荥泽枢纽为九州通衢绾毂,舜禹治理黄河,“塞荥泽,开之以通淮泗”的转输贡道,最为著名。三代之后,魏惠王继禹贡之轨,引河过荥泽与圃田泽,又东南通淮达江,疏凿鸿沟水系,此渠皆通舟楫,余水可灌田,民享其利。隋唐大运河,疏凿于隋代;隋炀帝利用鸿沟与汴河故道,自郑州荥泽枢纽之板渚(在荥泽)为绾毂,西通河洛,南达余杭,北至涿郡,全长2500余公里,基本走向呈“人字形”;全程分为通济渠、永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冀、鲁、豫、苏、浙、皖六省;隋唐大运河是我国古代纵贯交通大动脉,堪称我国古代帝王和劳动人民治理黄河水利配套工程的伟大创举,誉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