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奶泡保卫战——浅谈咖啡打奶泡的形成原理和稳定因素

一杯牛奶咖啡在呈现出来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有细腻饱满,充满了流动感的奶泡,白色和咖啡色分明的漂亮拉花,如果你看到已经松散的奶泡,是不是会感到失望?是每位消费者都能区分出咖啡风味的差异,但奶咖中奶泡的好坏确是比较容易看出的。


随着出品后的时间增长,奶泡固然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最后连拉花图案也会完全消散。但在一杯正常出品的奶咖中,能让奶泡稳定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或者,奶泡能否更持久稳定是否跟牛奶质量的好坏也有关系?而关于奶泡你究竟了解多少呢?在那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奶泡的形成原理。



1

奶泡的形成原理


简单来讲,奶泡就是用带有压力的热蒸气,把空气打进牛奶中所形成的泡沫。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牛奶中含有两类蛋白质——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它们存在于均质奶中脂肪球的表面。在牛乳3-4%的蛋白质含量中,酪蛋白大约占到蛋白质总含量的80%,乳清蛋白则约占总蛋白质含量的20%。

当使用咖啡机的蒸汽棒或任何类型的起泡设备将牛奶变成泡沫时,数百万个微小的气泡被注入牛奶中。在这种情况下,乳清蛋白广泛聚集,并造成酪蛋白-乳清蛋白的双向聚集,它们包裹在气泡外,形成奶泡。优质的蛋白在聚集的过程更快、更紧密,在乳脂肪粘性的共同作用下,蛋白质分子被稳定地缠绕在气泡上,产生保护层,避免泡沫破裂

从理论中看起来,蛋白质在奶泡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似乎更关键,但事实是否如此?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来找到答案。



2

决定奶泡成形的因素


让同一位咖啡师用一台机器,手法不变来打发两种牛奶——乳脂含量为4g的全脂牛奶和乳脂含量为0g的脱脂牛奶,来进行实验。通过比较两种牛奶所形成的奶泡,没有脂肪的牛奶是否能达到全脂牛奶打发后的奶泡效果?实验如下:


实验一 奶泡对比图表

(左边使用必如脱脂乳,右边使用必如超级奶)


可以看到,用全脂牛奶和脱脂牛奶打出的奶泡,在没有外界因素差异的情况下,都是绵密丰盈的,几乎看不出差别。了解过奶泡的形成原理,我们知道奶泡的形成,除了脂肪就是蛋白质在发挥作用。而实验中,没有脂肪的脱脂奶也能打出如全脂牛奶般的奶泡。可见,在牛奶发泡的过程中,决定性因素是蛋白质而非脂肪。



3

影响奶泡稳定性的因素


1.蛋白质


那是不是可以说,蛋白质含量越高的牛奶,就越适合拿来打奶泡呢?


并不一定,我们还要考虑蛋白质是否变性。刚才讲到,奶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乳清蛋白快速紧密的聚集,在气泡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从而形成奶泡。但如果受到细菌的作用或者加热、光照和酸度的影响,乳清蛋白的初始结构和性状就会发生改变,导致其活性降低,产生变性。在蛋白质失去活性后,蛋白聚集的速度和密度会受到直接影响,但是这个过程并不会使蛋白的总数量减少。所以并不能单纯以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来定义牛奶的好坏,还要考虑到蛋白质是否变性。或者说,我们真正应该看的是“有效优质蛋白”的含量。虽然我们无法通过营养成分表看出这个含量,它却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奶泡打发和牛奶咖啡的质量上。


另外一点,虽然脂肪对于奶泡的形成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劣质的脂肪会对奶泡的稳定产生极大的影响。


2.脂肪


牛奶脂肪质量的好坏也会体现在奶泡上。牛奶在受到细菌或酶的作用时会形成游离脂肪酸、单甘油酯和双甘油酯,这个过程被称作“脂肪酶解”。如果牛奶中存在许多这样的化合物,它们将代替蛋白质和优质脂肪包裹在气泡外层,极大削弱奶泡的稳定性,使泡沫破裂。




牛奶正常状态下的消沫速度(左)

牛奶经历蛋白质变性以及脂肪酶解后的消沫速度(右)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我们也可以通过第二个简单的测试来直观看出它们的区别。


我们将刚才做测试用到的全脂牛奶在常温下敞口放置4个小时后,再拿一瓶新鲜全脂牛奶,分别制作两杯牛奶的奶泡。可以看见,奶泡大小不均,并且迅速分层、塌陷,破裂速度明显加快。实验如下:


实验二 奶泡对比图



4

保证牛奶质量是关键


通过以上两个测试我们得知,牛奶发泡的必要条件是蛋白质,有蛋白质牛奶才会起泡,没有蛋白质,牛奶就会像水一样,起泡的机率为零。而奶泡稳定程度和牛奶的蛋白质、脂肪有关。牛奶所受到的外界因素,如细菌、热源等,会直接作用在蛋白质和脂肪上,导致蛋白质变性和脂肪酶解,从而影响牛奶打发成奶泡后的稳定性。反过来,也可以从奶泡的稳定性来判断牛奶的质量。(当然,奶泡的形成因素很复杂,比如乳糖也会起到一点辅助作用,但由于作用不大且不会受外因影响而对牛奶起到反作用,故我们不做过多的探讨。)


所以,牛奶越少接触热源、污染,奶泡效果也会越好。而导致牛奶中脂肪分解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细菌、温度之外,还可能与奶牛饲料、其泌乳阶段、恶劣的天气条件或牧场牛奶的不良储存,以及牛奶在运输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有关。这一问题从原奶质量把控开始,涉及乳品供应链的各个方面。



作为咖啡师,我们应该更多地在日常的使用和储存中注意牛奶的保质。冷藏为了保鲜,温度一般设置在2-8℃为佳,随手关闭冰箱门或避免频繁开关,不在冰箱里储存太多东西避免内部冷气不均,以及冰箱要定期清洁;制作奶咖的时候,倒完牛奶也应该随手封存避免敞口与空气接触过久,或与其他物料接触;不同日期、不同品牌的牛奶不混用等等。这都是为了保证牛奶的质量,而应养成的习惯。



5

不稳定奶泡的意外“发明”


关于不合格的奶泡,还跟Flat White的起源有着故事:一个是历史学家乔纳森-莫里斯(Jonathan Morris) 引述道,第一个有记载Flat White的参考文献来自一家墨尔本咖啡馆。当鲜奶不能 "起泡"形成卡布奇诺的圆顶时,咖啡馆会挂出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只提供Flat White。



而另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惠灵顿的咖啡师,因为在制作卡布奇诺时发泡失败了,奶泡并没有很丰富而只是平平地铺在咖啡杯里,便就这样端给了顾客,并告诉顾客这是Flat White。


所以有没有可能是因为牛奶受到了细菌、加热等因素的影响,产出不稳定的泡沫,而意外地导致了Flat White的诞生呢?虽然并没有确切的依据,但这不乏是一个有趣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