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秦朝首都咸阳竟然是新建之城!历史上的秦国八次迁都所为何?

秦始皇嬴政一统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朝,定都咸阳,这是一个大部分中国人都了解的常识,可如果说咸阳是为了设立首都专门建造的新兴城市,秦朝在一统中原之前曾经来来回回迁移过八次国郡,你会不会大吃一惊呢?

商鞅变法是秦国逆袭的转折点,变法的成功让这个原本危机重重,身处偏远的小诸侯国,短短几年便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最终一统中原。

历史上的秦国定国郡于雍城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咸阳,只不过分封雍城时期的赢氏后人的政绩实在是乏善可陈,当时的秦国也是国颓力衰,雍城的知名度自然大大下降。

今天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说一说秦国的历史。虽然说“胡服骑射”被认为是中原王朝开始学习北方游牧民族骑射技艺的标志,但周王朝时就已经开始重视战马驯养,战马也被视作国家最尖端的战略储备,毕竟有了战马才能驱动更加强力的战车进入作战序列,同北方游牧民族一教长短。

地处西北边界,拥有广袤无垠草场的秦邑(今甘肃天水一带)被周王氏钦定为养马地,为大周王朝提供源源不断的战马,秦国先祖嬴非子因为马养的好,被封为大周王朝的“弼马温”,秦邑也就被周天子钦定为赢非子的封地。

自此,赢家获得了第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赢家的开局并不顺利,就算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西北地区都算不得什么繁华之地,更何况几千年前的西周呢?再者说,如果真的是繁华之地,又怎么可能用来养马呢?区位的不便是赢家一直东迁移国郡的最基本的原因。

从赢非子的角度来说,获得一块封地等于拥有了逐鹿天下的本钱,不管条件再恶劣,区位再不便,至少秦邑是真真正正属于赢家人的土地,秦国也得以参与周王朝的政治生态。

原本赢非子并没有什么逐鹿天下的野心,仅仅受封养马的他也没有什么争霸的本钱。直到周厉王时,犬戎攻破西犬丘才让事件出现了逆转。西犬丘是与秦邑毗邻的封地,由赢非子的兄弟赢成所有,同是周王朝钦定的养马地,周朝末年,王室势微,边境的游牧部落开始蠢蠢欲动。作为边关之地的西犬丘首当其冲,被犬戎兵锋所破。

赢成一家也被犬戎俘获,为了救兄弟于水火,赢非子展开了对犬戎的自卫反击战。战争局势毋庸置疑,冶炼技术落后的西北游牧民族扣关袭扰打打草谷还行,想要正规野战根本就不是拥有良驹战车的赢非子的对手,几场大战下来,赢非子虽然最终还是没能救得赢成一家的性命,但是却成功把西犬丘夺了回来。

仗打赢了,兄弟却没救回来,赢非子也就顺水推舟都将已成无主之地大西犬丘兼并,自此赢家获得了两块封地,为了巩固对西犬丘的统治,赢非子居家搬迁,这也是秦国在诸侯雏形时便进行的第一次迁移。

当然这时的赢家虽然拥有两块封地,但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诸侯国。所以也谈不上迁都一事,只能说赢非子把家安在哪里,哪里就是赢家封地的政治中心。又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赢家已经成了天水一带的大势力,也成了中原王朝应对犬戎攻击的桥头堡,两边摩擦不断,时有小规模的冲突,地势平缓无任何山岭遮挡的秦邑和西犬丘一马平川,极为适合犬戎骑兵作战,稍有差池就可能城破人亡的局面让赢家极为缺乏安全感。

山岭之中的汧邑(今陕西陇县)进入了赢非子的视线,赢家也举家迁入了如同要塞的汧邑这是赢家第二次迁移封地的政治中心,这时的西周统治已经危如累卵,周幽王一场烽火戏诸侯更是将周家百年江山葬送,都城镐京都被犬戎付之一炬,整个中原也进入了群雄崛起的春秋时代。

得知国都犬戎攻破的消息后,赢家举全家之力进京勤王,可还是晚了一步,等到他们赶到镐京时,入目的早已是一片废墟,周幽王和褒姒也早身死于乱军之中。

犬戎依然没什么长进,烧杀抢掠在行,正规作战却根本不是几路勤王诸侯的对手,几番大战下来,犬戎又一次落荒而逃。此时的周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天子已死,国都也成废墟众诸侯只得拥立周幽王之子姬宜臼继位,史称周平王。

镐京已毁,赢家家主又亲自率军护送平王东迁洛邑,东周自此登上了历史舞台,立下从龙之功的赢家家主也被册封为秦襄公,秦国正式进入诸侯国的序列。册封之后的周平王犹觉不够,他向秦襄公大开空投支票,许诺只要秦襄公从犬戎处夺得的土地,都可以直接归为秦国的属地。

秦国也正式从天子的手中拿到了合法的军事扩张权,秦国上上下下也都被独一份的扩张权刺激的热血沸腾,秣马厉兵,秦国的面积也不断扩张,直到秦文公继位时,秦国已经在中原西北地区拥有了广袤的土地。易守难攻,但交通极为不便的汧邑已经不适合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况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汧邑已经出现了资源危机的苗头。另寻一片土地建立可以容纳更多人口的新城市,成了秦文公的头等大事。

赢氏家族迎来了第3次迁徙,与上两次不同,这一次的迁移可谓是声势浩大,直接将国郡的位置定在汧水和渭水的交汇点,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也就此展开。自此之后,秦国的历任国君都没闲着,征战和扩张成了整个诸侯国的主旋律。

到了秦献公时,刚建成没多久的城市又开始逐渐跟不上秦国的扩张速度,原本处于交战火线附近的国郡,随着国土的扩张竟然变成了大后方,为了巩固新取得的领土,秦献公只将国郡迁移至平阳,这时的秦国已经成为了整个西北的巨头,坐拥河套地区,犬戎也在秦国连绵不断的兵锋所指之下节节败退。

新国郡平阳也就坚持了不到40年又一次无法跟上秦国对外扩张的脚步,继续迁移新国郡的呼声甚嚣尘上,这时的秦国迁都已没有了之前的潇洒。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平阳早已成为了屹立在西北边陲的要塞,城墙深厚,人口众多,秦国再也无法像之前游牧民族式迁徙那般潇洒了。

秦国高层对待迁移国郡的问题也分外谨慎起来,毕竟每动一步都要有大量的损耗。在秦国的地盘上,易于防守,有战略纵深,资源丰富可以容纳较多人口,足以继续维持赢家百年统治的土地看起来只有雍城了,这次也是秦国自受封以来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迁都行动,计划中建造的国郡也是功能齐全,规模庞大,堪称关中明珠。

迁都费用的庞大仍然超过了秦国上下的预料,搬迁结束后的秦国耗尽了国库,连为雍城建造城墙都无力承担。好在雍城四面环水,可帮助防御,秦国兵力强大,也一直将犬戎压制在国门之外,这才没有重演镐京的悲剧,雍城就这样被作为秦国国郡三百余年,秦国也逐渐从偏远之地的诸侯国成长为春秋五霸之一。

同中国所有封建家族一样,秦嬴氏家族也没有逃过先盛及衰的命运,可以说赢氏家族的头几任家主无一人是池中之物,个个战功彪炳,带领秦国打下了硕大的地盘,秦国也足以笑傲诸侯,成为东周初年顶尖霸主般的存在。

可到了英勇好战的血统被一代一代的传承所稀释的秦穆公时期,赢氏后人也开始偏安一隅,做起了靠祖宗余荫安稳度日的太平侯爷。天下大事不过是此消彼长,丧失锐意进取锋芒的秦国开始坐视邻国晋国发展,等到秦国上下大梦初醒时,晋国强势已成,依托天险函谷关将秦国死死压制在关西地区,东有函谷关阻隔,南有绵延的秦岭,秦国仿佛被人扼住了喉咙,再也无法向东扩张。

随着扩张脚步的暂停,原本被领土扩张掩盖了的国内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内乱和纷争让这个原本站在各国之巅的强大诸侯国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衰退。

历史的车轮也正式滚入了战国时期,在秦国内乱不断的同时,整个天下也纷争不断,各方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打得个不亦乐乎。原本强势的晋国也在内乱之中分成了赵、魏、韩三家,看上去机会再一次摆在了赢世后人的面前。攻破函谷关,打通东扩之路的战争就此展开,可令秦国上下万万没想到的是,继承了山西地盘的魏国,战斗力一点都不弱,几次大战将秦国的出关部队打得节节败退,甚至反推至河西地区,差点动摇秦国国本,河西地区的失守,让秦国上下再次感到了危机,原本偏安一隅的思想也在魏国的兵锋之下成为泡影。

充满斗志,野心勃勃的嬴氏战魂,再一次附身到了秦灵公身上,为了动员秦国上下的敢战之心。秦灵公一不做二不休,再次将国郡迁至泾阳,泾阳距离河西前线不过百里,名副其实的“天子守国门”。秦国秦岭公的举动让秦国上下一心,决心与魏国背水一战,魏国西扩之路也由此打住,两家陷入了短暂的和平。

两国也开始各自积蓄力量,以备之后的大战,收回河西地区也成为此后继任的秦国国君的首要战略目标,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秦献公继位后的秦国再一次拥有了50万战兵。秦魏双方陈兵河西地区,大战一触即发。可战争哪能仅凭人数就能确定胜负?势在必得的50万秦军遇到的却是赫赫有名的杀神白起,白起仅靠5万新兵就杀的秦军丢盔弃甲,几乎全军覆没。

秦国再一次陷入了统治危机。在亡国灭种的威胁下,秦献公索性将国郡迁至前线栎阳,誓与栎阳共存亡,秦国上下再一次被诸侯王的魄力所折服,紧紧结合在一起。摆脱了旧贵族桎梏的秦献公也终于可以在栎阳这个新城大展拳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商鞅就是在栎阳在秦献公的支持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变法。秦国也自变法后走上了一条强军富国之路。

纵观秦国发展史,虽然历经了足足八次国郡迁徙,但每一次迁徙的背后都有明确的目标支撑,秦国也在一次次的迁都中一次次摆脱旧制,重新开创局面。总有人说,不管如何迁都总归是劳民伤财,安稳度日才是最终制胜法宝,对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