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黄帝与炎帝、蚩尤的关系 到底是什么,连司马迁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

在中国历史中,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他的考证也是尤为仔细的,据他自己所说“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即曾经亲自走遍中国去搜集史料,各地的老人都曾经提到黄帝、尧、舜等人,虽然各地风俗教化不同,大概与史实相去不远。下面来看一看他是如何记载这一段历史的: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在司马迁所作的《史记》开头,便对黄帝公孙轩辕与蚩尤的战斗原因写下,即神农氏统治力衰落,诸侯不来朝拜,相互间侵略征伐,黄帝轩辕操习干戈,讨伐不来朝拜的诸侯。在这些引发连天战火的诸侯中,蚩尤最为强大,难以兴兵讨伐。

但是这与《史记》这下文一句话又相矛盾,下文写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即炎帝要侵略他国,而此时其他诸侯国已经归属轩辕,故此炎黄二帝发生战争,二帝在阪泉之野数次交战,而后炎帝降服。这与上文中“诸侯相侵伐……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是相冲突的,在战争的目的上发生巨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从司马迁的参考史料来推测,《史记》中谈到史料来源时记载“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就是司马迁根据孔子所传的《五帝德》来写的这一段文本,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五帝德》的记载“黄帝者……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在孔子这篇记载中,只说了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竟然只字未提蚩尤这一史记中的重要人物,也未提到蚩尤与黄帝此前的关系。

那么我们继续从《史记》的参考史料中溯源而上,寻找更早的史料,首先自《国语》中的记载,来看炎黄二帝的关系。“昔少典娶于……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意即黄帝、炎帝本为亲生兄弟,但二人不和,后发生战争。《史记》虽然没有提及二人间究竟有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对于蚩尤作乱,黄帝直接擒杀;炎帝作乱,黄帝只是降服,《史记》的记载实则也暗示了二人间可能有的某种特殊关系。

在《史记》成书以前,贾谊的《新书·制不定》中却记载有这么一句:“炎帝者,黄帝同父母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涿鹿之野,血流漂杵。”意即炎黄二帝乃是亲生兄弟,但炎帝不听黄帝号令,战于涿鹿之野。前文与《国语》所记载一致,可是炎帝与黄帝发生大战的地点却是涿鹿之野,而非阪泉,这就使得这一段历史更加扑朔迷离。

莫非炎帝与蚩尤是同一个人,上文提到,《国语》中记载黄帝居姬水,炎帝居姜水,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中提到:

神农居姜水,以为姓。从女羊声

意即姜姓本为羊字,为了记载自母族中而出,所以下面加了一个女字,所以姜水即羊水。《归藏启筮》记载:“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黄帝杀之于青邱”,竟然与炎帝的姓一致,同时偏偏正巧,涿鹿与阪泉两地距离不远,所以有学者推测炎帝与蚩尤为同一人,并非空穴来风。

那么蚩尤到底存不存在呢?他又在中国上古史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下面我们找来记载有蚩尤的资料,首先便是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经》的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遂杀蚩尤”,说明了蚩尤与黄帝之间发生过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蚩尤战败身死。《山海经》的成书时间要明显早于《国语》与《新书》,但其中多神话志怪之言,不可全信。

《韩非子·十过》中也有记载,“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 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在这个版本中,蚩尤作为黄帝的臣子存在,其实力完全不足以与黄帝抗衡,书中也没有提及蚩尤与黄帝间的战争,并且这段记录神话色彩颇重,难以全信。

“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末尾如此叹道,意即先秦诸子百家引用史料,多不顾及真假,时常捏造出故事来表达自己的一家之言,“文不雅驯”也就是说,很多故事流传的零零碎碎,只剩只言片语,难以录入《史记》之中。

司马迁因此也难以下定论,因为“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没有一家将这件事的始末完整记录下来,故此“择其言尤雅者”,将这两种虽说法矛盾,但能够自圆其说的故事,经过巧妙编排写进《史记》之中,虽然使得记录前后相悖,但将两种都可能是真相的说法都记录了下来。究竟真相如何,留与后人辨别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