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清朝历代皇帝之皇太极

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公元1636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早年经历

皇太极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第八子,母为赫纳拉氏,名孟古哲哲。

明万历三十一年秋,孟古哲哲因病去世,皇太极时年12岁。孟古生前的时候,做大福晋时间较短,皇太极当了大汗后,尊奉孟古哲哲为孝慈高皇后。

万历四十年,从父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

1616年(后金天命元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四贝勒皇太极统称为四大贝勒。

天命三年,随父攻明,献计袭取抚顺(今属辽宁)。次年,萨尔浒之战,大破明军西路、北路军,与代善破东路军。不久随父攻取明开原、铁岭,灭叶赫部。

天命十年,率军驰援科尔沁,迫使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逃亡。

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去世。大妃乌拉那拉氏和两个庶妃殉葬。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拥皇太极嗣汗位。农历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

登基为帝

皇太极继位后,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编审壮丁,解放奴婢为编民,满族贵族的特权受到一定制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天聪六年,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设内三院,六部,独主政务。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

为扩大兵源,创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在老满文的基础上增加圈点,将老满文改造成新满文。

他决意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统治。一方面对明廷采取议和策略,同时又屡次入关,掳掠汉地大批人畜、财物。

两次出兵朝鲜,统一蒙古和黑龙江流域,巩固了内部统治,并基本上消除了朝鲜和内蒙的威胁。于天聪十年农历五月称帝,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

1640年(崇德五年)七月,指挥清军取得松锦大捷,生擒洪承畴,歼灭明军五万余人。在降服松山、锦州后,清军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

1642年(崇德七年),再次遣军入关,连破远至山东的八十余城。

1643年(崇德八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庙号太宗。葬沈阳昭陵(北陵)。

在位期间成就

加强集权

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由于多次对外掠夺,处境孤立,受到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内部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虽继承了汗位,但实际上是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共理政务,权力分散。为加强中央集权,皇太极各个击破打击、削弱分权势力,提高汗权。

天聪四年,皇太极以将阿敏终身幽禁。

五年,皇太极以“御前露刃”之罪,革去莽古尔泰大贝勒衔。至此,四大贝勒,仅剩他和代善两人。

六年,皇太极废除了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政务的旧制,取得了汗的独尊地位。皇太极仿明制,建立国家统治机构,取代八旗制度行使的国家权力。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国家行政事务。十年,扩充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统称“内三院”,负责撰拟诏令、编纂史书、掌管和起草对外文书与敕谕、讲经注史、颁布制度等。随后,建立了都察院,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通过这套政权机构,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发展经济,国内改革

努尔哈赤晚年在辽东实行的奴隶制政策,汉人纷纷逃亡,生产凋敝,社会动荡不安。为缓和社会矛盾,皇太极执政伊始,便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用汉官管理,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

天聪五年,皇太极颁布《离主条例》,规定“凡奴隶主犯有私行拓猎、擅杀人命、隐匿战利品、奸污属下妇女、冒功滥荐、压制申诉等罪,许奴仆告发,准其离主”。这一条例,限制了满洲贵族的某些特权,有利于奴仆争取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为促进农业生产,凡有妨农务的工程,一律不复兴筑,使百姓能“专勤南亩,以重本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屡败朝鲜,四面结盟

皇太极在实行改革时,没有放弃努尔哈赤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政策。要战胜明朝,首先要征服蒙古和朝鲜,解除后顾之忧时,又可以利用他们的力量,共同对付明朝。

天聪元年一月,皇太极命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率三万大军入侵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都和约》。之后,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进军朝鲜,朝鲜被迫投降,称臣纳贡,允诺与明朝断绝往来,并将王子送沈阳为人质。

天聪二年,征讨林丹汗。经过征战林丹汗势力大衰。八年,林丹汗在青海大草滩出痘病死。天聪九年初,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率军渡黄河西进,俘获林丹汗子额哲及其部众,统一了漠南蒙古。为了笼络蒙古封建上层,皇太极用联姻、赏赐、封王封爵、定外藩功臣袭职例、崇奉喇嘛教、与西藏僧俗头领建立联系等手段,取得了蒙古诸部的支持和效忠。

统一漠南

皇太极为了弥补女真,满洲人数太少的根本弱点,清除北方、东北方向来的威胁,加紧进行统一漠南蒙古各部的征抚工作。一方面屡派使者,招诱巴林等部归附,另一方面,集中兵力对付察哈尔部林丹汗。

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四月初一,皇太极率军西征林丹汗,沿途蒙古各部纷纷遵奉谕旨前来。四月二十二日,大军过兴安岭,行军达一千三百多里(从沈阳算起)。林丹汗得知皇太极亲征,仓卒逃遁,一切辎重,皆委之而去。金军于五月二十三日,进攻大同、宣府,济尔哈朗、岳托、德格类、萨哈廉、多尔衮、多铎、豪格等贝勒领兵进军归化城。二十七日林丹汗又闻金兵来犯,惊慌失措逃走。这一天,西至黄河木纳汉山,东至宣府,自归化城南及明国边境,所在居民逃匿者,悉俘之,归附者,编为户口。

相关争议

继位之迷

后金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承汗位。

一些明清史专家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据说,努尔哈赤生前已立多尔衮为嗣子,而皇太极用阴谋狡诈的手段从其幼弟手中夺取了汗位,还逼迫多尔衮生母大妃纳喇氏死殉。此说受到一些人怀疑,因为努尔哈赤痛恨多尔衮生母不忠,去世前特命她死殉。皇太极即位后,对多尔衮大力培养提拔,多尔衮尽心尽力辅佐皇太极,成为皇太极最得力的助手。

有的则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争斗,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与代善的争斗尤为激烈,长期以来一直是汗位的有力竞争者。努尔哈赤死后,通过削弱代善的势力,压服代善,夺取汗位。

还有学者认为,皇太极汗位并非夺立,而是由诸贝勒推举产生。太祖努尔哈赤生前未立嗣子,而是确立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为汗者须请贝勒推举产生,最后还是代善使人“群拥”皇太极即位。其中虽有言过其实之处,但按当时情况,还是有可能的。因为当时人们相当崇尚武功,而皇太极的武功与代善比也不相上下。此外,在政治识见、军事才能和威望上皇太极都高出众贝勒一筹,由于君主专制制度尚未发展完善,遇大事须协商办理,因而推举才能卓著的皇太极即位,是不足为怪的。

去世原因

关于皇太极之死,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关清代官书上记载“无疾而终”: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农历八月九日,已勤于政务一天的清太宗晚上亥时(21点至23点),在清宁宫南炕突然死亡。但据史料记载,崇德五年,皇太极“圣躬违和”,崇德五年农历七月到鞍山温泉疗养。崇德六年松山大战前夕,前线告急,皇太极原定于崇德六年农历八月十一日亲征,却因鼻衄推迟三天。崇德七年,因“圣躬违和”,在大清门外大赦人犯;崇德八年又“圣躬违和”,不但正月初一免了庆贺礼,而且再次大赦,并向各寺庙祷告,施白金。皇太极一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导致积劳成疾,加之宸妃之死,悲痛不已,使潜伏的重病一朝突发,瞬间猝死,遂引起诸多猜疑。

子嗣

皇太极生有11子14女。

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洛格,次子,活至十一岁死亡。

洛博会,三子,活至七岁死亡。

叶布舒,四子,辅国公。

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八子,早殇。崇德三年正月廿八日薨,年二岁,未封,未命名。

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

韬塞,十子,辅国公。

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