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什么是传家宝 ?老祖宗选传家宝,为什么“传玉不传金”?

现在父母长辈年迈之时会给子女留下遗产,比如房子、存款之类的。

而在古时候,

我们的老祖宗有给后代留“传家宝”的习惯,大多是玉镯子、玉佩之类的东西,可能至今有的人家还留着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大部分人在选传家宝的时候,都会“传玉不传金”,这是为什么呢?

黄金有价 玉无价

《红楼梦》中有“金玉良缘”的说法。

“金”是宝钗项上所戴项圈上的金锁,俗称“长命锁”,是小孩子戴的饰物;“玉”则是宝玉和长命锁戴在一起的玉坠儿——通灵宝玉。

金锁和玉坠儿上各有两句吉谶:“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虽然是艺术虚构,但也有其现实依据。

但古人对待金和玉的态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大家都知道黄金非常值钱,从俗语“金银珠宝”中的排就可看出。

虽然黄金值钱,但古人还有个说法:“乱世黄金盛世玉”,乱世的时候人们常用黄金来换取所需的东西,可看出金子虽然值钱,但更多的是被作流通之用。

玉器除了本身含有极高的物质价值外,所承载的精神价值远超物质本身。

玉,身份的象征

古人的配饰很多,能常戴在身上的唯有玉佩。古人对玉佩的热爱不是因为它贵重,而是源于玉的品格,所以古语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

“玉”是象形字,即一根绳子穿着几枚玉片,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即能看出端倪。

古人历来以佩玉为美:帝王将相的冠冕上嵌着玉珠,达官贵人的腰带上镶着玉片,文人骚客的衣服上系着美玉。

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杜甫《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咱们回顾下历史,在周代,玉首先是器,被用来作为礼器或信物。这是男性的天地,也是男性权力的一种表征方式。

璧是祭天的礼器;琮是祭地的礼器;璋既是朝聘、发兵、丧葬的信物,也是祭祀南方的礼器;琥是祭祀西方的礼器;璜则是祭祀北方的礼器。

《周礼·春官·瑞典》中的周制六瑞——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穀璧、蒲璧,分别是王、公、侯、伯、子、男所持的信物。

汉魏以后,门阀世族子弟、官宦士绅无不佩玉,并相沿成俗。固然其道德功能还在起作用,起码在士阶层中是这样,但是,作为一种社会身份的表征,佩玉更多地发挥着一种社会区别功能。

自唐代,玉就作为官阶的象征出现在了官员的朝服中,即是玉带。这种代表官阶的玉带一直使用到了明代。

之后佩于腰间的玉佩,功能则不一样。

当时玉佩分为左右两组,“佩玉必双”就是这个意思。佩玉在人行走的时候,随着人的行动而相互撞击,其撞击声响古称“珩铛佩环”。

实际上,玉佩撞击并不是为了悦耳,而是起着一种提示作用,提醒佩玉男子的行止必须从容适度。

走快了,佩玉的撞击声非但不悦耳,而且很乱;走慢了,力度不够,佩玉就不会发出撞击声;只有不疾不徐,从容适度,佩玉才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人起坐时也是如此。礼仪制度规定了玉与男子的关系,主要承载着一种道德功能。

中国古代男子佩玉,女子是不佩玉的,作为女子饰物的玉饰,仅有首饰中的玉簪、玉搔头和腕饰的玉镯。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制度性的,一是礼仪制度,一是服装制度。在中国古代,服装制度实质上也是一种礼仪制度,只是到了现代以后,对于服装礼仪的讲究才逐渐减弱。

古代男子佩玉大有讲究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那么,什么样的玉佩适合什么样的身份呢?

1玉佩

玉佩是古装剧中最常见的古代男子的配饰了,走在大街上,几乎每个人腰间都配有玉佩。

但若提到佩玉,还是士大夫、文人雅士佩戴得更多。

简洁轻便的玉佩,最适合以玉喻身,用玉的品质作为自身德行的标准的古代高级知识分子。

2蹀躞

蹀躞(dié xiè),你们应该不知道这是什么吧。

它具有很强的收纳功能,多为皮质与金属材质,佩戴在腰带外侧。可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物品。

盛唐时期,从皇室宫廷到普通达官显贵,均以配用玉带为荣。从玉带的底色还能将其官阶体现出来,最高等级的玉带底色为紫色。

在古装剧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大侠佩剑,其实他们的剑都是用蹀躞固定在腰带上。

3带钩

带钩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腰带上的卡扣,古时主要用于束带,将钩纽嵌入革带一端,多数都是在右手端,钩弦向外,与腰腹弧度贴合,钩首勾挂在革带另一端的穿孔中。

带钩也是地位的象征,材质不同,也代表不一样的地位。其中玉质带钩最珍贵。

4虎符

根据史料,虎符是用玉石、青铜等材料做成虎状,劈为左右两半符,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左半符交给将帅,右半符由皇帝保存(以右为尊),是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兵符信物。

在后世,虎符变为鱼符,对于后世的官员来说,携带鱼符就和随身带身份证一样。

5扳指

自古扳指就非常的流行。扳指最早是作为弓箭器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在先秦的战场上流行开来,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是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

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这种军械渐渐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从关外到江南,都能看见公子穿着长袍马褂,戴着象牙、玉石的扳指招摇过市。

6抹额

抹额即束额巾,古时武士多用之,《中华古今注》卷上“军容抹额”条记载:“秦始皇巡狩至海滨,亦有海神来朝,皆戴抹额绯衫大口袴,以为军容礼,至今不易其制。”

章怀太子墓出土的《仪卫出行图》

宋元时期,抹额受女性偏爱,渐向首饰靠拢。到了明清,抹额成为了一种潮流,男女老少不分尊卑,不论主仆,额间都可系有这种饰物。

抹额,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比起女子繁琐的装点、绣工,男子抹额较为简洁。

玉传承的意义

古代,玉制的玉玺是皇权的象征,玉是一种美好品德的体现,所以人们才会用“君子如玉”来形容谦谦君子。

同时玉器也是贵重的装饰品,哪位小姐手上戴一个玉镯子必定来自大户人家,让人刮目相看。

从文化角度来看,玉作为传家宝再合适不过了,寄托了长辈对后人的美好祝愿和期盼。

把玉当作传家宝不仅是传承财产,更是传递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