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元、清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意义

01 元朝的统一

结束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多个政权并存,互相攻伐经济凋敝交通堵塞严重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从蒙古成吉思汗到元世祖忽必烈,经过几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最终把中国境内的不同政权都纳入了元朝版的繁荣提供了契机。

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元朝幅员之辽阔,为前代所无。唐宋世纪那些中央政府鞭长莫及的边缘地区,元朝都悉数设置了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管辖: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元朝把素无往来的各民族联系到一起,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蒙古人入主中原,包括色目人、蒙古人在内的一批少数民族进入内地,有些汉人得到了漠北这种民族融合迁移,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极盛的时代。由于元朝疆域广袤、交通发达 政府又鼓励商人经商,外国商人来中国者极多再加上元朝政府对各种宗教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这就给东西方文化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刷术火药武器制造等科学技术传入西方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天文医学成就被介绍到中国其他科学技术逐步。一体多元形成的关键时期。

02 康乾时代的大一统观念

“大一统”最早由孔子在《春秋》中提岀,汉代董仲舒综合诸子学说对其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后,“大一统”成为儒家和历代统治者的共同追求。至清朝康乾时期“大一统”突破了狭隘的民族观念,获得了新发展。

康熙皇帝提出“天下一家”的观念,将满、汉、蒙古和其他少数民族都视为一家,突破了原先汉族王朝狭隘的民族观念。

康熙三十年(1691)多伦会盟后,外蒙古归附清廷,下令长城不在设防,这一现实命令,对瓦解了隔断中原内地和北方边疆游牧民族的认识上的“长城”具有重要意义。

雍正皇帝的“大一统”较康熙皇帝又有所发展,提出“有德者可得天下大统”,认为政权的合法性不应以民族来划分。

他坚持多民族一体大一统观念,认为各民族只有籍贯之区别,而无内外之区分。乾隆皇帝对历代政权进行全面考察后认为,无论民族如何大一统政权一旦建立均应被视为正统其正统地位具有血脉继承性。

03 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表现为国家疆域的统一与整合、国内叛乱军阀和割据势力的平定以及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行政控制的加强。

击溃大顺政权:清军入关后立刻向关中地区进军,击溃了大顺政权的军事主力,陕西基本平定。消灭南明政权。明朝在全国的统治崩溃后,东南军阀先后拥立弘光皇帝、鲁监国等政权,均被清军迅速攻灭。

康熙皇帝作为中国专制主义时代后期较有作为的君主,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方面有着许多可以称道的贡献。

平定三藩:三藩,即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康熙十二年(1673年)在得知朝廷决定削藩后,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随之响应。在康熙帝的指挥下,经过八年苦战,最终平定三藩之乱,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统一台湾:1683年,受康熙帝派遣,施琅经过7天激战,收复澎湖,刘国轩败回台湾,郑克塽乞降。其后中央在台湾设总兵一员驻兵八千,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三千并设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回归祖国怀抱。

收回雅克萨:明清之际,向东扩张的沙俄在中国领土上修建了尼布楚和雅克萨城作为其据点。1685年,清军击败俄军摧毁雅克萨城,后恶心卷土重来,建筑了新城。次年,清军在萨布素将军的率领下再围雅克萨,取得了雅克萨战役的胜利,最终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收回了被俄国侵占的部分领土。

在乌兰布通等战役中康熙帝挫败了葛尔丹的分裂图谋,又通过多伦会盟,团结了内外蒙古的诸多王公,并在克尔克蒙古实行盟旗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最后,通过两次驱准保障行动清除了葛尔丹在西藏的控制力量,强化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雍正时期清政府在云贵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运动强化了中央政府对该地区的控制。其次,设置驻藏大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再者,清政府以盛京沈阳为陪都,并在满洲地区建立军府体制,设立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管理东北事务。

综上所述,清初的一系列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使得地域辽阔的西部、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成为清朝国土面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西部、北部边疆成为少数民族的集中居住区,除汉族外,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形成了清代民族分布既分散又集中的格局特点。

第三,居住民族宗教色彩鲜明,藏族、蒙古族大都信仰藏传佛教,维吾尔族则信仰伊斯兰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在清代已经呈现并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