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长安十二时辰》了吗?
这个发生在唐长安城24小时的悬疑探案故事,从天宝三载正月十四的巳正开始,到正月十五的巳正结束。
故事每一集为半个时辰,每集开头都会以日晷报时,半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一个小时。
人类对于时间的感知,最早的来源就是太阳,日升日落,周而复始。“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
若是在阴天或者黑夜,那么日晷就失去了计时作用。
所以《长安十二时辰》中,还有出现其他的计时仪器,水钟和火闹钟。
“水钟”是依靠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
美术设计图▼
“火闹钟”则是利用香烛燃烧的速度,燃烧至固定位置的铃铛便会掉落发出的声响,从而达到计时的效果。
分享一张图,简单科普这些古代计时方法。
本期憨弟推荐的STEAM探索主题,就是动手做日晷啦!
准备材料:白色纸盘,画笔颜料,黏土,木棍,剪刀,纸条
我们做赤道式日晷,晷盘面需要与赤道面平行,所以需要指南针和量角器啦。手机上有自带的指南针,在@HandyKid私信回复“量角器”,将获取量角器纸模。
首先来装饰晷盘,涂色可以参考大师们的艺术创意,比如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
格子图
圆圈图
画好晷盘后,将晷针装在日晷板中间位置,垂直插好,用黏土固定。
查查自己所在地的纬度,比如昆明厦门约25°,杭州重庆拉萨约30°,郑州约35°,北京约40°,哈尔滨约45°……
憨弟在杭州,把晷针和地面的夹角调到60度就好了,找块空旷的地方,将晷面朝向正北放置。
现在就可以观察晷针在晷盘上的变化啦。
准点的时候不要错过!
直到1583年,伽利略发现了钟摆的等时性,现代钟表业得以大发展。
在此之前,古代人利用日晷这些计时仪器,肉眼观察天地日月的变化,不仅对时间有了概念和划分,还能准备地掌握节气等确切信息。
他们的智慧实在令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