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是每年的腊月初八,也就是阴历的十二月八日。这一天到来,意味着年关将近,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准备年货了,年味渐浓。
腊八粥,是腊八节这一天的标配食物,人们历来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有记载,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
“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相比历史记载来说,流传更广的,是一首民间歌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花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儿晚上,闹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短短几十个字,把从腊八节开始,每天准备过年的热闹景象呈现了出来。整首歌谣,意思简单明了,给人一种欢乐祥和的感觉。
但是很多人就听过第一句“过了腊八就是年”。
第一二句,从小孩的角度来切入,过年对于小孩来说,可能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候。因为过年不用上课,假期里有好吃的、好玩的,穿新衣服,收压岁钱,还有家长亲人的陪伴、宠爱,很多小伙伴玩耍,乐此不疲。腊八节小孩看到家里准备的各式各样的过年美食,都是馋了,大人告诉小孩子别那么馋,腊八喝完腊八粥,再过几天,年就近了。
接下来,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天都有准备。做糖花、炸豆腐、祭灶、杀鸡宰羊、蒸馒头……当然,这只是一个泛指,类似文学里的比兴写法,不一定这一天只做这一件事,只是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习俗,以此来体现过年的忙碌热闹景象。
到了年三十,人们吃完年夜饭,开始了各项娱乐活动,放鞭炮、看春晚、打牌、玩游戏,聊天……人们高高兴兴的度过新年第一天,等到初一,坐了一晚上了,起来活动活动筋骨,扭动一下,让身心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