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管乐器起源很早,从民间的牧笛、芦笛等演变而来。木管乐器是乐器家族中音色最为丰富的一族,常用被来表现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情景。
在交响乐队中,不论是作为伴奏还是用于独奏,都有其特殊的韵味,是交响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木管乐器大多通过空气振动来产生乐音,根据发声方式,大致可分为唇鸣类(如长笛等)和簧鸣类(如单簧管等)。
木管乐器的材料并不限于木质,同样有选用金属、象牙或是动物骨头等材质的。它们的音色各异、特色鲜明。从优美亮丽到深沉阴郁,应有尽有。正因如此,在乐队中,木管乐器常善于塑造各种维妙维肖的音乐形象,大大丰富了管弦乐的效果。
一类是有吹孔的,包括长笛和短笛。长笛和短笛都是横吹的。用金属或木料制成。它们的构造和吹法大致相同,但短笛比长笛的管子短一倍,因此发音也高八度。
另一类是吹两片芦片做成的双簧哨而发音的,包括双簧管、古双簧管、英国管、大管和低音大管。
还有一类是吹一片芦片做成的单簧哨而发音的,包括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和萨克管。
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它的音色清澈优美,发音灵活轻快,有人把它比做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音域有三个八度,各种快速的旋律和大跳的音程都可以吹得出来。长笛有着宽广的音域和多彩的音色,它既可以吹明朗欢快的曲调,也可以吹悲怆伤感的曲调。
演奏快速的音群时,常用双吐和三吐等吹奏法。双吐就是交替运用舌尖和舌根,三吐就是轮流使用舌尖、舌根和舌尖。长笛的声部包含各种快速的分散和弦、同音反复、音阶进行、半音阶进行和大距离的跳进,显示了许多华丽的演奏技巧。
短笛(Piccolo)
短笛是音域最高的木管乐器,也是交响乐队中音域最高的乐器之一。包含三个八度。音色尖锐,在乐队中非常突出。
贝多芬在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中,就用了短笛,它使整个乐队显得更加辉煌、有力和响亮。下面是结尾前的一段音乐,其中音响尖锐的音阶上行,就是短笛演奏的。作曲家还常用短笛模拟鸟鸣。
双簧管音域有两个半八度,音色带有鼻音一般的芦片声,有时富于乡村风味或田园风味,有时显得伤感和温柔。
在李焕之作曲的《春节序曲》中,双簧管所吹的民歌型曲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田园风味。而在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用双簧管奏出的主题,则表现出一种忧郁而又略带一点甜蜜的感情。
即中音双簧管(Coranglai),比双簧管低五度,管身也较大。音色比双簧管浓郁而苍凉,即使吹田园风味的曲调也带有一种悲伤的味道。
最典型的例子是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第二乐章的主题就是由英国管奏出的孤独而苍凉的曲子。
即低音双簧管,又叫“巴松”。管身很长,它的音域比较宽广,有三个八度,最低音比双簧管低两个八度。大管的音色变化较多,下面的声音严峻阴沉;中间的音色温和甘美,高音区则像男高音的声音。
而大管最富特征的,是常常带有愉快和诙谐的性格,用它来吹装饰性的华彩句和进行曲是很有特色的。比才歌剧《卡门》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开始的旋律就是用大管演奏的,节奏感极强,预示了第二幕开始时的欢乐场面。
低音大管是木管乐器中的最低音乐器,它的最低音比大管低八度,音域比大管略小,音色更加低沉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