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三盈三虚是什么意思(少正卯与苏格拉底的两种死法)

【说故事】

少正卯与孔子同处于一个时代。孔子的学生曾经多次受到少正卯言论的诱惑,而离开学堂到少正卯那里去听讲课,导致学堂由满座变为空旷。

于是到了孔子做大司寇的时候,就判处少正卯死刑,在宫门外把他杀了。

子贡向孔子进言说:“少正卯是鲁国名望很高的人。老师您杀了他,会不会有些不合适啊?”

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与之相比还算好的行为: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为人阴险,第二种是行为乖僻反常却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无实但却十分雄辩并能动人心,第四种是所记多为怪异之说但是却旁征博引,第五种是顺助别人之错误还为其掩饰辩白。一个人如果有这五种罪恶之一,就难免被君子所杀;而少正卯同时具备这五种恶行。正是小人中的奸雄,这是不可不杀的。”

【谈感想】

孔子到底有也没有杀了少正卯,历来有不少争论和说法。不过也许这并不是特别重要,就正如要讨论《论语》中的某句话到底是不是孔子本人说的一样。因为,关于孔子言论及其故事,早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底和历史合法性准则。

北宋时期的刘敞就断不相信会有孔子杀少正卯这回事情,但他在和欧阳修一起打压蜀地经学学者龙昌期时,却认为他是“违古畔道,学非而博,王制之所必诛,未使即少正卯之刑,已幸矣。”说明在他眼里,对于“诡僻惑众”的对手,杀之也并不为过。同样在北宋时期,大儒朱熹就曾被他的敌人参奏"请加少正卯之诛,以为欺君罔世、污行盗名者戒"。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对待那些持有异端邪说,妖言惑众与乱政的人,诛杀惩戒他们,基本上被认为是合乎情理的。

孔子杀少正卯的理由有五条:

"心达而险":心思通达,明晓世事,其用心很险恶。

"行辟而坚":行为怪僻,违背正常秩序,还坚持不改。

"言伪而辩":言辞不合常规,好诡辩以迷惑众人。

"记丑而博":只关注社会阴暗面,还旁征博引。

"顺非而泽":助推和传播非法思想,影响极大。

这几条理由,与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罪状何其相似。古希腊雅典城里三位罗织罪名的起诉者——年轻而倨傲的歌剧诗人墨勒托斯、爱国而自负的制革匠人安尼托斯、不知名的政治演说家吕孔——给苏格拉底强加的主要罪状就是:

苏格拉底不信城邦诸神,唆使青年腐败堕落。说他研究天文、地理,并用不正当的言论灌输青年,使他们从事对社会、国家不利的事。这不正是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顺非而泽么?

于是,雅典执政官对苏格拉底进行了立案审理,最后将其交给由500名雅典公民组成的大法庭进行投票判决,这些公民审判员均为年龄超过30岁的男性。法庭准许苏格拉底为自己进行申诉与辩护,全部程序完全符合当时的民主与公平的原则。

法庭第一次投票,500名审判员中,有280名认为苏格拉底有罪,票数也就刚刚超过一半。

只要苏格拉底认罪并接受罚款,这事儿也许就算了结。

但苏格拉底不服,他依然坚持自己无罪,他甚至在辩护中说:要么处死我,要么请我到政府厅用膳。这彻底激怒了审判团的大多数成员。

须知被邀请到市政厅用膳,是要经过6000人的公民大会投票通过才可以的,只有奥运会的胜者和民主制的创立者等一些特殊人物,才有此荣耀。所以在法庭第二次投票中,赞成处死苏格拉底的人数就变成了360,票数超过了三分之二。

这样,苏格拉底最后饮鸩就刑,死于雅典的民主制度。或者说,雅典城邦以非常民主的方式,处死了苏格拉底。

无论苏格拉底多么冤屈,无论雅典公民后来如何悔恨,但那的确是大多数人的决定。

几乎是同一个历史事情,中国春秋时代的鲁国大夫,官至少正,如苏格拉底之于雅典一样,是鲁国当世名人与思想家,仅因为有人认为他是“小人之杰雄,不可以不诛也”,然后在鲁国宫门前两边的望楼下面,被行刑处死。

死后还被暴尸三日。

谁有权来如此认定其罪呢?只需要一个人的感觉,一个人的认知判断。

这个人就是孔子。

或者圣人。


【读原文】

《智囊·上智部·太公 孔子》

少正卯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解字词】

少正:古代官名,西周始设置。为“六卿”的副职。

卯:姓氏。

门人:门生,学生。

三盈三虚:汉语成语。原是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三”,多次;“盈”,满;“虚”,空。

大司寇:先秦官职,西周始置,负责实践法律法令。

戮:杀。

两观: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

闻人:有名望的人。

不与:不如,比不上。

不免于君子之诛:被君子所诛杀。


【其他】

《荀子.宥坐》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玉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孔子家语·始第二》

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有喜色。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

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乐以贵下人乎?”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

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以其故。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其谈说足以饰褒荣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

“夫殷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是此七子皆异世而同诛者,以七子异世而同恶,故不可赦也。《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