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君侃文学系列
他死后名声远扬,作品广为流传,小说一次次被翻译,传播到海内外。而他在世的一生,却过得家徒四壁、凄苦不堪,老婆跟着受苦受累。
他考了一辈子的公务员,却屡试不第,直到了60岁,最终才选择放弃科考,这条让他痛苦了一生的“不归路”。
也正是人生种种的不尽如意,才让他将大量的心思,都投入了妖魔鬼怪的奇异小说创作中。最终,他也凭借着这些奇异的小说,一跃成为了中国乃至于全球皆有影响力的小说作家。
论起这位杰出的写鬼写妖作者,你的心中肯定已经想到了这个人:蒲松龄!
蒲松龄画像
没错,他被称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作家,他的《聊斋志异》,很多人都看过。
这部小说,甚至一度被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版本,传播到了许多国家。小说的许多篇章,也被改编成了戏曲、电影、电视剧等。
日本近代的小说家、诗人等人的创作,其不少内容的取材,就是从《聊斋志异》里寻找灵感的。
比如日本小说家尾崎红叶创作的《巴波川》的这部小说,其小说情节就是以蒲松龄《聊斋》中的《花姑子》为创作蓝本的。
在如今的人看来,蒲松龄是个人才,他的小说备受很多人的追捧。然而,在他那个时代,他写的这些鬼怪小说,却被视为是歪门邪道、不入流的东西。
这对于当时的蒲松龄而言,其要承受多少的内心煎熬,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了。
时过今日,我们再来看他的这些作品,看到了一个大世界,一个人间百态共有的东西。无疑,他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邮票上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年出生,清代人,其出生的地方叫山东淄川的蒲家庄。
这个地方,话说和莫言的故乡也就几百里距离,可以说,蒲松龄和莫言是老乡,莫言小说中的各种荒诞奇幻的故事描写,很大程度上就受到了蒲松龄奇异小说的影响。
当然,他们两人身处的地方,本身就是一个妖魔鬼怪故事产业非常发达的地方。深究起来,也可以说是那个地方的文化影响到了两人的创作。
此前,我们曾提过莫言的新书《晚熟的人》的小说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描写,比如小说中这样写道:
人见到蛇(“长虫小舅子”),“就要不断拨弄头发,用石头砸死它,否则被它数清头发,死的就是自己。”
这样的奇异故事,其取材就源于当地的民间故事。
为何这样写呢?话说因为蛇一见儿童就会数头发,如果让它数清头发,人的魂就被它勾走了,所以碰上蛇的时候,必须迅速将头发弄乱。
可以说,蒲松龄出生的地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后来的鬼怪小说创作。
说起蒲松龄的祖先,其实也算得上了有头有脸的人物。他的远祖,曾在元朝做官,只是后来因为得罪了皇帝,而遭遇到了夷族之祸。
这里解释一下,何为“夷族”?
夷族指古代的一种刑罚制度,也叫族诛。简单地说,就是满门抄斩。
或许,是冥冥之中不让蒲家绝后,在官府清算,对蒲家进行满门抄斩之时,恰恰蒲家有个小儿在外祖家住,而躲过了一劫。而这个小儿,正是其十世祖蒲璋。
从明万历以来,蒲家都算得上了名门望族,只是到了他的父辈之后,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由于家中兄弟多,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纷常常有发生,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几个儿子分家,每人仅分得二十亩地,蒲松龄夫妻二人,分得三间残破不堪的房子。
用原话说,叫“居惟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
即农场老破房子三间,家徒四壁,四面透风,到处长满了野草,荒凉无比。
不过,虽然生活过得很落魄,蒲松龄却抱负不凡。
他从小用功读书,十九岁就在县、府、道的科举中,连考取了三个第一,获得了秀才的资格,名震大半个山东。对此,当时的主考官施润章,非常看好他,曾对他的文章大赞道“空中闻异香,百年如有神”。
然而,遗憾的是,蒲松龄在之后却没有再取得过惊人的成绩。这种高开低走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晚年,“穷困潦倒”成了他一生的“代名词”。
考了一辈子,穷了一辈子,可日子每天都得过。
为了谋生,31岁时的蒲松龄,曾给宝应县知县孙蕙当过幕宾,可是天天跟应酬文字打交道,他又觉得实在乏味无趣得很,做了没多久便辞职跑回家了。
回乡之后,他又继续参加乡试考试,结果依旧非常惨烈,他只能一次次地感慨。
在科考之路上,蒲松龄无疑是个“倒霉蛋”。从青春少年考到了花甲老年,整整考了四十几年,屡试屡败。几十年艰辛的科考之路,让他饱受了各种人间冷眼。
科考无望,又到处碰壁,蒲松龄开始了漫长的坐馆生涯,也就是当家庭教师。
康熙十二年到十四年,蒲松龄在淄川王氏兄弟家当家庭教师。康熙十八年,转到西铺毕际有家,而这一坐就是漫长的32年,这几乎占据了蒲松龄人生中一半的时间。
也正是在这里,让他这个落魄的文人,有了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可以一边以教书为生,一边进行文学创作。
由于从小深受乡村文化的熏陶,热衷记述奇闻异事,所以写作上以狐鬼故事为主。
蒲松龄所在的毕家,家境富裕,藏书众多,且居家环境宜人,到处是花草树木,奇花异石,园林繁盛,这更是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非常好的便利条件。
他的《聊斋志异》基本上就是在石隐园里完成的,《聊斋志异》中写到的各种穷书生和狐鬼相会的地方,其实就带着石隐园的影子。
不过,对于一个志在仕途的读书人来说,写这些妖鬼的小说,无疑是“不务正业”。为此,他的好友曾多次劝阻过他,旁人曾冷言冷语嘲笑过他。
只是,蒲松龄不把这些话当回事儿,依旧执着地写作,“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最终,方才有了我们后人看到的《聊斋志异》,这是他穷其一生写下的巨作。
蒲松龄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只是可惜的是,他那价值连城的《聊斋志异》的手稿,现存仅有半部,是中国古典名著中唯一存世的作家手稿,现存于辽宁省图书馆。
他的画像也仅留存一幅,上面有他的亲笔题跋。
参考资料: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小传》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