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宜昌属于哪个省(湖北省地级市宜昌市)

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建制历史逾两千年。“宜昌”之名始于东晋,市的建制始于解放初,于1992年设立地级市。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年底,宜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全市现辖五区、三市、五县,常住人口413.59万人(2018年)。

宜昌依长江而建,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仅次于武汉,位居湖北省第二位,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汉宜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焦柳铁路、318国道等国家重要的交通动脉。宜昌是三峡大坝、葛洲坝等国家重要战略设施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

宜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4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居全国城市第四。宜昌是湖北省唯一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同时享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钢琴之城等美誉。

2019年1月25日,宜昌市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

宜昌市,湖北省地级市

宜昌市,湖北省地级市

宜昌市,湖北省地级市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13.59万人,户籍人口为391.8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19万人,出生率为8.13‰,较上年下降1.4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64万人,死亡率为6.74‰;自然增长率为1.39‰。

区位优势

1876年宜昌被辟为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1877年清朝政府在宜昌设立海关,英、日、美、德、意、法等国也相继设立领事馆和商行。宜昌地理位置居中,在长江经济带中,宜昌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东部发达的经济科技与西部丰富资源的结合部,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中线进入西部的起点,处于南北经济文化交往、东西资源要素对流的交汇处和过渡地带,历来是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梯次推进,长江开放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三峡工程的兴建,宜昌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部位,是重庆和武汉之间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1994年8月,宜昌市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所辖夷陵区、兴山县、秭归县被列为三峡经济开放区。[15]

经济水平

21世纪初,宜昌市经济综合实力多年排行湖北省地市区前列。在区域分布上,形成了以宜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12个县市开发区和10大专业园区协调推进的发展格局。宜都、夷陵、枝江、当阳等4个市(区)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队”。[16][17]

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64.1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6.42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32.27亿元,比上年增长8.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45.49亿元,比上年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1:53.8:35.1变化为9.5:52.5:38.0,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8269元,比上年增长7.6%,较上年增加4938元。

201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2%。

2018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6.32万户,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43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71万户。

2018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6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95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5%。[1]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6.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全年粮食产量154.04万吨,比上年增产1.1%。棉花产量0.8万吨,比上年减产8.2%。油料产量20.29万吨,比上年减产9.5%。茶叶产量8.97万吨,比上年增产13.8%。园林水果产量385.37万吨,比上年增产5.1%;其中柑橘产量374.51万吨,比上年增产5.0%。蔬菜产量468.46万吨,比上年增产4.4%。肉类总产量49.13万吨,比上年减产1.3%。水产品产量16.93万吨,比上年增产1.2%。生猪出栏555.86万头,比上年减产1.9%;牛出栏4.01万头,比上年增产2.6%;羊出栏120.14万头,比上年增产1.5%。

2018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37.2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8.0%。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1.8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

2018年末全市自来水受益村达1239个,比上年增加24个,占全市行政村数量比重91.9%;全年农村用电量10.68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7.2%。[1]

第二产业

2018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9家,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比上年增长7.5%,集体企业比上年增长4.8%,股份制企业比上年增长8.6%,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比上年增长6.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比上年增长13.1%。分轻重工业看,全市轻工业比上年增长13.3%,重工业比上年增长6.5%。

2018年,化工、新材料、食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化工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4%;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3%;新材料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4%。四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7.4%。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7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利税587.08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利润总额398.60亿元,比上年增长39.4%。

134家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新关停企业5家、累计达到30家,完成改造升级17家、搬迁2家、转产3家。最后的38家煤矿全部关闭,在全省率先整体退出煤炭开采行业。磷矿开采量在上年基础上再压减23%。[1]

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1135.9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8%。原煤消费量1111.54万吨,比上年下降0.2%。

2018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产值1057.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26.26亿元,较上年增加22.63亿元,采用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1%。

第三产业

宜昌市,湖北省地级市

五峰旅游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比上年增长11.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3个百分点。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821.6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67亿元,比上年下降17.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9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97.20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全市共有施工项目2411个,较上年增加25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共有1359个,较上年增加142个。

201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6.30 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901.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其中,商品住宅1518.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房屋竣工面积231.8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0%;其中,商品住宅207.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含现房和期房) 462.7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商品住宅456.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2%。商品房销售额32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3%;其中,商品住宅317.19亿元,比上年增长61.4%。[1]

国内贸易

201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2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7.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比上年增长36.1%,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27.2%,家具类比上年增长25.4%,饮料类比上年增长27.6%,烟酒类比上年增长32.9%,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26.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22.8%,体育娱乐用品类比上年增长2.1%,化妆品类比上年增长12.5%,日用品类比上年增长26.7%。[1]

对外经济

2018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02.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进口额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出口额174.8亿元,比上年增长9.9%。从出口产品看,船舶、农产品、医药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船舶出口68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38.0%;农产品出口2.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1%;医药产品出口2.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2%。

2018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9家,合同外资金额96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6.6%。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76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0%。全市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29.3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1%,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9.2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2%,对外劳务合作完成415.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2%。[1]

财政金融

2018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36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7.23亿元,比上年增长8.0%。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2%,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为6795.7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全市存贷款余额贷存比为84.1%,比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90.73亿元,比年初增加196.6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002.23亿元,比年初增加146.3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104.96亿元,比年初增加359.32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749.80亿元,比年初增加143.45亿元。

2018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9.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5.71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寿险保费收入64.84亿元,比上年下降4.7%。全年支付各类赔付37.89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财产险赔付15.34亿元,比上年增长8.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4.99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寿险赔付17.56亿元,比上年下降8.4%。[1]

县域经济

2005年,县域经济中工业总产值最高的不过55亿元,到2010年,夷陵、宜都过300亿元,枝江、当阳过200亿元,远安县突破100亿元。省委省政府三次在宜昌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宜都、夷陵、当阳、枝江、远安先后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20强。全市已形成磷化工、生物医药、稻花香酒业、枝江酒业、枝江奥美医用纺织、当阳建筑陶瓷、夷陵机械电子等7个省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集群,形成船舶制造、光电子材料等8个具有较好前景的产业集群,形成茶叶加工、果蔬罐头加工、宜都机电等18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18]宜昌下辖县级市宜都市已多年蝉联全国百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