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三角洲特种部队秘籍

1979年11月4日,一群伊朗“学生”蜂拥闯入美国德黑兰大使馆宅内,并挟持53名的人质长达数月之久,此外再加上外交部的3名人员。从危机刚开始的最初几天,军事救援的计划一直在检视和发展中,尽管最后要使用外交或军事手段,一直因伊朗内部的混乱而举棋不定。在这期间,唯一不变的是德黑兰距任何现有的美军基地都非常遥远。这个计划最后终于定案,以贝克卫斯上校和三角洲部队为主,不过显然有更多的单位直接和间接的参与。整个行动的代号是鹰爪行动,而其中的直升机单位则称为夜光行动。

计划本身相当简单,复杂的大抵上是时间与空间的问题,包含初期部署和三阶段的行动。

初期部署:在初期部署时,三角洲部队要飞过德国和埃及,到阿曼的马西拉(Masirah)机场。在那里他们改搭C-130,贴近水平面以避开雷达,越过阿曼湾和伊朗南部降落至沙漠一号(Desert One),该处是位于戴斯特卡利尔盐漠(Dashte-Karir Salt Desert)的遥远基地,在德黑兰东南方490km处。同时,早在大约数星期前经由迪戈加西亚(Diego Garcia)部署至美国航母尼米兹号上的8架美国海军的RH-53D直升机,则从尼米兹号上起飞,载着(也是飞得相当低)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飞往沙漠一号与主力部队会合。

第一阶段:突入。在沙漠一号时的计划是6架C-130(3架携带部队,3架替直升机加油)着陆并等待直升机到来,预定大约会晚30分钟到达。因为沙漠一号位于路旁(经判断很少使用),所以首先部署一组12人的道路监视小组,以截断与扣留任何经过的伊朗人。当直升机加满油后,就开始装载攻击小组飞往德黑兰,将人员投至降落区,然后着手将直升机藏在北方大约24km处。攻击小组在降落区等待会见两名情报员,并由他们引导至大约8km远一处遥远的河谷,直升机和人员接着就在各自的藏匿处休息到晚上。

第二A阶段:救援。在天黑之后一名情报员会带着12名驾驶员/翻译员去收集6辆奔驰卡车,而另一名情报员则辅助贝克卫斯上校去侦察路线。在20点30分,全部人员在藏匿处登上卡车并开往德黑兰,实际的救援行动于23点至24点之间开始。在处置警卫和救出人质之后,计划是呼叫直升机进来,如果降落区可能清理出来不在大使馆宅内降落(那些学生竖起许多柱子以预防突然的降落),当其不可行时,则移至附近的足球场。一旦所有人质都被救出后,攻击部队就由直升机载离,白色单位(White Element)是最后离开的。

第二B阶段:外交部之救援。在与第二A阶段的同时有13人的特种小组会攻击外交部,救援那里的人员,并将他们带至邻近的公园,在那里他们所有人皆会被一架直升机接走。

第三阶段:撤出。当行动在德黑兰展开时,一支游骑兵特遣队会袭击曼沙里耶机场,该地大约在南方56km处,他们曾搭乘数架C-141涡轮喷射式运输机飞入。一旦所有人皆从德黑兰撤退至曼沙里耶后,他们将搭C-141飞离,游骑兵最后离开。所有幸存的直升机将被弃置于曼沙里耶。

应变计划:各种意外事件都被考虑过并适当地拟定计划,例如,如果没有足够的直升机可在一次空运中将所有人载离。在整个计划过程中,有一个精密且重要的状况是大家都同意的,即是要将所有人员载离沙漠,沙漠一号绝对至少要有6架直升机。

指挥与管制:地面部队的指挥官是贝克卫斯上校,须向渥特少将(M.G.James Vaught)汇报,他是联合特遣部队指挥官(COMFTF:Commander Joint Task Force),指挥部设在埃及的渥迪肯那(Wadi Kena)机场;他们以携带式卫星通讯系统联系。渥特将军也以类似的联系汇报华盛顿特区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主席琼斯将军(General David Jones),他在整个行动的危险期间一上与卡特总统开会。在最后一刻变更计划后,空军上校凯里(James Kyle)被任命为沙漠一号的指挥官。

C-141根据计划将地面部队由美国空运至马西拉,接着再以C-130飞至沙漠一号。第一架飞机上,载着贝克卫斯上校和凯里上校。安全着陆后,道路监视小组马上就栏下一辆载有45人的巴士,并扣留且看守那些乘客。数分钟后又有两辆车由南方出现;第一辆油缺罐车被反坦克火箭击中后爆出火光,但司机却逃至第二辆车,而且以最高速驶离。第一架C-130随后起飞,留下他们独自待在地面上一段时间。第二架C-130随即飞入并放下人质,在剩余的4架C-130都着陆后,再度飞往马西拉。然后4架C-130和地面部队就在等直升机——等待之处还是等待。

直升机正是行动的关键。8架直升机于19点30分(当地)从尼米兹号(距伊朗海岸约50英里)起飞,朝向北方之沙漠一号。在大约21点45分,6号直升机因螺旋桨发生故障而差点发生意外的灾难,两上螺旋桨之一因为故障严重,只有请求放弃。机员下机后,证实真有问题,于是他们取走机密文件,然后登上数分钟后起飞的8号直升机。

大约一个小时后,前面的几架RH-53D碰到非常强烈且完全无法预料的尘暴(dust storm);所有事故皆由此开始,再飞一小时又再遭遇到第二道尘暴,而且更为强烈。直升机部队指挥官——薛佛特少将(Major Seiffert)——在稍早失去了他的惯性导航系统,完全盲目地飞出第一次尘暴并着陆,2号直升机也随着降落。薛佛特少校以保安无线电与COMJTF联络,获知沙漠一事情的气候良好;因此在大约待在地面20分钟后,两架直升机再度起飞,并且跟在其它直升机后飞往沙漠一号。

同时,5号直升机遭到严重的电子故障,损失了大多数的机件。在没有水平仪和导引,并且还有山脉在前方的情况下,使它不得不放弃转回尼米兹号,因此只留下6架直升机继续执行任务。

第一架直升机(3号)在距沙漠一号大约56km处摆脱尘暴,利用已燃烧中的伊朗油罐车为标志,较预定时间大约慢了50分钟着陆。剩余的飞机在接下来的半小时内陆陆续续地到达,全部皆来自不同的方向(除了1号与2号外,他们是一起到达)。那些机员被他们的经历所震惊,但直升机却迅速移至加油机C-130旁,再度加油,攻击部队开始登上他们指定的飞机。

贝克卫斯上校在地面上焦躁不安,当他被通知2号直升机在飞行期间有部分的液压故障时已较原定计划迟了90分钟;飞行员仍然飞至沙漠一号并期望能在此修复,但经证实这是不可能的。在短暂的讨论后,凯里上校向远在埃及的渥特少将报告,他反对以5架直升机继续执行任务的建议,而不顾原先计划所认可的绝对最低限度。

决定取消整件任务的决议很快地到达,然而究竟是由沙漠一号决定或是遥远的华盛顿所决定的,却从来没有公开。但在此阶段放弃并无任何问题,唯一的小麻烦是4号直升机,其待在地面最久,需要在飞往尼米兹号前再装满燃料。只有一架C-130留有足够燃料,为了替4号直升机清理空域,3号直升机便起飞并向左飞去,但是因为其高度(1525m)和重量(19050kg),致使其无法维持盘旋,所以直接滑撞至C-130,那时才2点40分。

其结果是损失重大:两架直升机都爆炸,碎片四处飞散,弹药则开始走火。C-130内的5名空军机员和RH-53D内的3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当场死亡,但是C-130机身内的64名三角洲人员迅速由飞机上逃离,并且救了装运长。随后就决定抛弃剩下的直升机,所有人员皆以3架C-130返回马西拉。

在伊朗的溃败导致美国特种部队内部相当深刻的反省。虽然这次失败的主因并非是贝克卫斯上校和三角洲部队的缘故。但在技术层面来说,决定使用美国海军的塞考斯基RH-53直升机来取代惯用的HH-53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前苏联方面的威胁。RH-53的尾柱可以折叠,使该直升机可收藏至甲板下;HH-53并无此种能力。前苏联正从空中及使用卫星监视尼米兹(Nimitz)号——8架大型直升机位于飞机甲板上的图像已足够让机灵的前苏联观察家猜出正在进行的事情——而且他们可能会警告伊朗人。这个长途行动的其它技术困难,则因卡特政府从华盛顿断然决定取消整个任务,而变得更复杂。

解决人质危机的转机出现在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前,伊朗表示有意解决人质危机。1981年1月19日,在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斡旋下,美伊签署了解决人质危机问题的协议:美国分三次归还伊朗140亿美元的资产,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伊朗则释放全部美国人质,1月20日,被扣押了444天的52名美国人质获释离开伊朗,旷日持久的人质危机终于得到解决。然而人质危机虽然结束了,但美伊关系却从此陷入了仇恨与对抗的更大危机中。